婚姻的起源与演变
原始人类并不需要婚姻,这跟今天的灵长动物是一样的,不必细说。后来有了氏族社会,采用的是集体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女性集体嫁到另一个氏族。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乱伦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个习俗。再后来进入了私有制社会,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数的固定的夫妻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婚姻制度。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婚姻产生于私有制,所以它一直与人的财产关系密切相关。由于男子是私有制社会的主体,所以女子一直被看作男子的财产,于是多数古代社会是一夫多妻制。而且抢婚、买卖妻妾等现象也源于此。由于私有制的财产由于血缘关系中的男性继承,为了保证血缘的纯净,就有了“处女情结”和对女子性行为的严格约束。
当出现了部落和国家等社会组织之后,婚姻又成了一种筹码。从部族的通婚,到国家统治者之间的“联姻”,都是试图通过婚姻来达到目的。直到今天,婚姻仍被富豪家庭用于结盟和理顺财产继承关系。
至于在自然小农经济社会中,婚姻则是一种劳动的分工组合,即所谓“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婚姻则是为了组成一个家庭,在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的同时,承担为家族和社会养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的一种归宿。
---------------------------
婚姻的起源即是对财产的保护。它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是把女人视作物,一种可供交换的财产。至于母系社会里的一些所谓的“走婚”等,并不是婚姻,只是人类繁衍的本能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的选择。那时,多生下一个孩子,当然就多一份人类活下去的可能。女人因为生育而成为神祗,有权与想性交的任意一个男性发生关系,包括乱伦。“活下去”这三个字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母系社会刚迈入父系社会时的性行为。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是按照供养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来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但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人类学会狩猎与农耕,私有财产出现,保护财产成了首务之急,于是,婚姻出现,妻子成了丈夫的财产。一开始规矩还不严,婚姻还未能完全统治性,女人在婚前还可以有性行为,所以当时普遍有“杀首子”之风俗,以求保证血缘的纯净。到后来,婚姻完全统治了性,人类彻底迈入农业社会,任何一个女人的婚姻都已不能再由她自己说了算。女人已经完全沦为财产,她不仅是父母待价而沽的商品,也是某个男人即将购买的财产。
---------------------------
简述:
婚姻的起源始于氏族群居时代,人类建立了最初的性关系禁规,对性行为加以规范。所以婚姻从一开始就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性行为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一夫一妻的背景下,婚姻更成为保障性关系合法性和排他性的制度形式。
古人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根据史书记载,人类在最初,男女之间是没有什么禁令的,其后社会渐渐有了组织,有了长幼的辈分之别,同辈男女可以为婚,异辈不能为婚,更进一些则亲族之间的婚姻开始限制,开始是施诸同母系的兄弟姊妹不能结婚,后到到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能结婚,社会就变成了氏族了。
此时异氏族之间男女仍是成群的,此一群男可为彼一群女之夫,彼群之女可为此群之妻,没有所谓的个别夫妇,就造成了繁衍混乱的局面,于是就禁令愈繁,然后一个男子有一个正妻,一个女子有一个正夫,但不是不许与其他的男女发生关系,而且夫妻也不必同居,而后,夫妻必须同居,成为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制,后来就变成了现在的家庭了。
人类的发展变化源于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早期的人们以游猎为主以部落群居生活,因为本部族的女子少,所以女子变成掠夺的对象,家庭的起源也是由于女子的奴役,他们的需要是建立在两性分工经济的原因之上,后来由于游猎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业,最初是由女子承担,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的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掌握在女子之手,土田,房屋,农具都归女子所有,所以本部族的人不愿意女子出嫁,所以女子与男子结婚,男子不得不入居女子的族中,地位成为附属品,女子有有组织,男子没有组织,很多公务都由女操持做主,这时为女子的黄金时期,但后来由于男子的劳动力逐渐大于女子,又变为男子为主,女子为辅。
由于经济的增长,个人的私产逐渐兴起,有才便有权利,男子不愿在女子氏族做苦,所以要用钱财来抵押,女子从服务婚变成了买卖婚,女子的地位又下降了。
后来,社会有了组织,是为了应付环境的变化,年龄的区别大于两性的区别,因为文化的影响,这样的区别才渐渐转变,此时婚姻的禁例也开始于此,后来以血统区别了,违反者称之为乱伦,有血缘关系的不能结婚,也成为同姓之人不能结婚。
古代,结婚的礼节上,在结婚三个月之后才算正是成立,若在三个月之内分离,算婚姻还未完成,也不得离婚。
在家族制度全盛时期,婚姻的本质是为了家族的打算,所以结婚的权利全权由父母说得算,也可见妇女成为家庭的奴隶是不可避免的。
“养儿防老”实际是用在古代的,所谓的家庭实际上是为了抚养老人,教育孩子的职责。
再观今天的婚姻,男子每日辛勤工作,不能够赡养自己的家庭,女子整日操持家务不能够把每件事做到位,然而现在的女性更独立更有思想了,她们也不会因为家庭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不想为了家庭而牺牲自己,这大概是人们都不愿结婚的原因吧!
而到今天婚姻的发展仍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有变化的不好,有变化的好,但最终还是会延续下去成为另一种不同。
人类婚姻的发展类型经历了乱婚、伙伴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婚姻。婚姻指的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
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自愿结合,并取得法律、伦理、医学、等层面的认可,双方共同生产生活并组成家庭的一种社会现象,形成人际间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
婚姻的本质和意义
婚姻是为了社会关系的稳定,为了感情的需求,繁衍后代只是婚姻的结果,当然,不可否认,婚姻对于男女关系和家庭的稳定以及后代的养育培养是很重要的。
但是婚姻的根本是出于感情的交换,感情上需要一个稳定的伴侣,所以出现了婚姻,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稳定的爱情关系,就连繁衍后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稳定夫妻关系建立社会和谐的作用。
1、群居杂交时代:人类初始,群居野生,艰难求活,“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备”。
2、血缘家族行辈婚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女之间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工,同时人类智力逐步发展,思维也在进步。这时母子和父女等不同辈的婚姻渐渐消失,但包括兄妹婚姻的同辈婚姻没有禁止。
3、 氏族外婚制: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不同血缘家族男女的性行为开始增加,神话传说常有“郊野受孕”的故事,当时不同血缘家族之间的婚姻是违背道德规范的,所以只好用神话来解释怀孕现象。
4、 对偶婚制:合作必然取代分裂,男女群婚逐渐转为固定对偶式婚姻,双方不仅产生了合作方式的新经济模式,关键是男方参与了抚养后代的任务,于是增添了父亲的角色。并且形成了以男方为主体的宗亲关系,为父权社会的产生打下基础。
5、一夫一妻制婚姻。它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的兴起开始,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男性逐渐成为生产的主力,女性逐渐退出生产领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男性开始主导经济,并且有了剩余生活品,私有制诞生了,有了私有财产。男人为了把私有财产留给自已的后人于是便有了固定配偶的要求,要求女性只允许有自己一个配偶以便确定谁是自己的后代,致此一夫一妻制诞生了。但此时男性的配偶不只一个女性,只要你有钱可以拥有多个女性,但妻只有一个,所以一夫一妻制的前一阶段严格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一婚姻制度一直延续到公元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施行。
五个阶段。
①同辈群婚(代际禁性)→②族间群婚(兄妹禁性)→③男性走婚(一伴为主)→④宗法婚姻(女性限性)→④自主婚姻(互相忠实)
婚姻分四个阶段,甜蜜期、磨合期、合作期、长久期。过了前面三个阶段,婚姻就步入了长久期。此时的两人完全了解和接纳了对方的性格、缺点,他们自信能够风雨同舟,相守白头。婚姻的开始总是甜蜜,这个阶段的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恨不得合为一体。这个阶段,一般是新婚燕尔的时候,夫妻处于甜蜜期,觉得对方什么都是好的,无时无刻充满着彼此之间的爱。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bz/58e122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