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带"店"、“工作室”、“中心”、“厂”的名字都是开个体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标志。
初六送穷、初七人庆节。
大年初六,六六大顺,是人们互相祝福的好日子:祝愿日日顺、月月顺、年年顺、工作顺利、生活顺利、事事大顺。也有些地区这一天送穷。
大年初七。相传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类的生日”——“人日”。传说女娲造人,正月的前六天先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到第七天造的人,因此正月初七被称作“人胜节”、“人庆节”。古代“人日”也是春节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民间流传的古时神话传说中,女娲在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其中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其中大年初六马日就是传统习俗的“送穷日”。传统习俗都讲究“送穷,迎福气”,祈福新年财源广进,财源滚滚。
正月初七人们会接财神。
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
正月初七祭火神,在鲁、豫、皖、苏四省交界的地区(如孔子诞生地曲阜)至今流传着正月初七祭火神的民俗,火神,民间称之为“火德真君”,或直称“火神”。它是人们信奉的诸神中资格最老的神祇之一。
大年初七习俗
1、戴人胜
古代的汉族女子会用彩纸、金箔等材料剪裁出小人的形状,将其戴在头发上,寓意着头彩、吉祥,这也是庆祝人日节重要的仪式之一。
2、吃七菜羹
七菜羹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十分陌生,实际上七菜羹就是指用七种不同的蔬菜做成的羹。
由于每个地方的物产不同,因此蔬菜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在广东汕头等地区,还会有商贩专门把七样菜搭配好,统一包装出售。
3、忌遇殡葬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正月里遇见殡葬事件都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寓意着年内会有灾祸。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和规矩的国家,在每个重要的节日,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忌讳。这些民间传统或多或少代表着古时候人们对于吉祥和平的向往。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正月里的每一天都有它的讲究。
不过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所讲究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在我的家乡福建地区,老人家从小就教我们初一到初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初一:早餐一碗太平面
福州线面是福建特产,在福州和周边县市,不论你大年三十晚上吃的是什么,初一早晨一定要煮一碗太平面吃。而且面里一定要有一个鸭蛋,汤最好是用鸭肉熬出来的,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福州人管鸭蛋叫鸭卵,发音和“压浪”相同,在过去沿海的渔民都希望来年出海能够风平浪静,所以吃一个鸭蛋那真是福气满满。
初二:白额春联不拜年
在福建很多地方初二是不能拜年的,尤其是莆田地区,因为当地人认为初二拜年会给主人家带来霉运,所以初二这一天大多数都出去游玩,不呆在家里,避免有人上门。留在家里的,也不会互相串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原来在明朝时候,倭寇屡次侵犯福建,当时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还在浙江,受朝廷调任星夜回到福建剿除倭寇,这才平定了倭患。逃亡的百姓这才敢回到家里,只是家园早已残破不堪,亲人多数已经遇害,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二,也被称为“探亡日”。在春节的喜庆气氛里,当地人们会在红联上头10厘米左右的地方覆一截白联,借以在春节里表达哀思。
初三:千家祭神送穷鬼
送穷鬼的习俗多在三明地区,当地人在初一,初二的时候不倒垃圾,在初三傍晚将垃圾和家里的破烂统统倒掉或者烧光,称为送穷。古时候的人还会将垃圾带到很远的河边扔掉,回来的时候捡几颗鹅卵石带回来,叫做“捡元宝”。
初四:迎接灶王做大岁
和莆田相反,福州地区初二有回娘家的习俗,而初四却呆在家里。因为初四被称为“神落地”,灶王爷从天庭汇报回来,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守在家中,迎接灶王回民间。而仙游莆田地区初二不出门,初四才是过年的重头戏,大家重新围炉一起过大年,热闹程度比三十的晚上还精彩,这大概也是全国唯一在初四重新过年的地方了。
初五:破五开市迎财神
“破五”的意思是在春节期间民间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打碎东西、不能做针线活、不能打骂孩子、不能讨钱逼债等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就可以解除,因此这一天被称为“破五”,也代表这一天过后就和节前一样了。
迎财神是商铺的惯例,从正月初一开始,大小商铺都要歇业,直到正月初五财神到来的时候重新开业。所以这一天别忘了向亲朋好友们贺一声:“恭喜发财!财源广进!”
初六:马到成功拜紫姑
农历正月初六又被称为“马日”,这是因为在中国民间传说里,女娲创造生灵时是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而第六日正是马出现的日子。人们为了讨吉利,在这一天下田备春耕,取新的一年马到成功之意。
马日也叫挹肥。在很多地方,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打扫,而初六这一天,“紫姑神”(又叫厕神)会来检查卫生,因此在初六这一天人们要进行大扫除,把厕所清理干净。
初七:七人七元七宝羹
初七这一天也叫七元节,或称为人日,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在闽西客家地区,客家人用炸果、炸豆腐等七种佐料煮成“七宝羹”,客家人认为吃了“七宝羹”,这一年都会无病无灾。
福州地区的“七宝羹”又有所不同,通常是用桂圆干、红枣等七种干果熬成甜汤,但寓意都一样,都是代表了古代人民求保平安,祈福纳吉的淳朴愿望。
当然,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也有不尽相同的习俗,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很多传统习俗都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只希望我们不要排斥这些祖祖辈辈们遗留下来的民族风俗,让这些我们小时候津津乐道的民间文化还能够一代一代继续传扬下去。
在中国传统中大年初几迎财神,正月初几迎财神
我国民众的过年时有一项接财神的习俗。一般在正月初二清晨或者在初五清晨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财神。
一般说来迎财神在北方比较重视,而北方习惯在大年初二的早上迎接财神。而闽南、各地则习惯在大年初五财神诞辰迎财神。
传说财神的生日在每年的正月初五,因此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迎财神是春节期间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在地区叫做炸邯郸爷,邯郸爷就是指的赵公明。财神在中国是一个晚出的神。中国人长期处於农耕社会,对於财富的追求比较淡薄,所以长期以来财神的观念不明确,财富的职司被赋於许多神灵,甚至於可以说是一切神灵。大约在宋代或稍早的时候,过年即今天或称为春节的习俗中出现了请禄马和财马。马,就是神马,即绘著某种神像的纸。
古代重禄,因为得功名获官职,便有固定的俸禄,所以财富也包括在禄中,现在财与禄同出现在民俗中,说明中国人对财的重视开始上升。财马,也就是财神的象徵。到了明代,财神的职司被固定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神的身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赵公明、关公和比干。
赵公明,又称赵公元帅,他原是道教的护法神之一。据说他曾在终南山修道,跟随祖天师张道陵。天师命他看守丹炉,功成之後得封为正一玄坛元帅,又是雷部元帅之一,所以常被称为赵玄坛或赵公元帅,因骑黑虎,又称黑虎玄坛。
他的主要职司是收妖捉鬼,一手拿著金轮,一手拿著铁索。道书说他是西方金气的化身,加上手握金轮,在其职司中有使买卖和顺得利,以他为主将的称为金轮如意大法,所以被民间当成财神。他的生日是正月初二,该日天尚没有亮,便家家户户放起鞭炮,想早点将财神接到家。明代商家习惯供关公,本来是要以他的正义、正气团结同行或者同乡,但以其能够佑护商家,所以也被当作财神。
关公和赵公都是武将,所以被称为武财神;与他们对应的另一个财神是比干(商朝时的宰相),被称为文财神。江南地方,又有年初五接路头神的习俗,他们也被称为财神,其来源则不易考证清楚,大抵是民间信仰,难以查究。不过初五接路头的习俗於敬财神的方式、时间,却大有影响。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过财神,才开门营业,称为开头盘。这样,接财神的时间便有正月初二和初五两个时间,至於某地固定在哪一次,则各地各行其俗。
明代,有西亚一带的富商常来中国贸易,也许有过西亚GJ来中国朝贡的情况。当时习惯称哪些地方来者为「回回」,因其多信回教即伊斯兰教,入中国之后,穆斯林又以善於经商闻名于世,所以有传说,赵公元帅是回族,对他的祭祀不可用猪肉,唯以牛肉当之。
在北方,人们习惯在大年初二迎财神。通常在清晨的时候,需要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财神,注意时间不宜过晚。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现在各地也有不少地方会在大年初五这天举办迎财神活动,异常热闹。大家也可以去参与活动,沾沾财神的财气。
另外,还可以准备以下物品供奉财神:
1、五色水果(代表五路财神)如:苹果、橘子、蟠桃、火龙果、红枣
2、茶三杯(茶叶炮制)
3、鲜花(百合、菊花、康乃馨)4、糖果(花生、糖果、糕点)5、香9支,蜡烛1对、元宝(纸钱)等烧香用品
倪幸运
你幸运 o(∩_∩)o...哈哈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bz/5kc123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