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朋友总是觉得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的感觉,可能还没有形成疾病,但是却明显不适。比如感觉疲倦、乏力、头晕、失眠、颈肩部疼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等。或者已经形成了慢性疾病,服用药物却解决不了所有的症状。有没有一种绿色的、简便的、没有副作用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有,那就是音乐治疗,或者说音乐养生。
音乐治疗(养生)作为一门集艺术、心理学、医学、物理学于一身的交叉学科,虽未形成真正成熟的理论及应用体系,却日渐走向兴盛。

www.5sleep.cn
“音乐治疗”诞生于二战时期,1980年才传入中国,国外的研究水平远高于国内,国际上认为中国没有独立的音乐治疗理论体系,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说苑》记载的我国5000年前原始部落医师苗父用竹管乐器为患者治疗疾病,到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记载了完善的五音疗病体系,中国的音乐治疗已有至少五千年历史,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系统流传下来。因此,复原《黄帝内经》失传的五音疗病体系,恢复基于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音乐治疗理论,这是每个炎黄子孙尤其是中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们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献记载,开始了追寻这遗失千年的生命之歌的旅程。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与自然、社会相互联系,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免遭病邪侵扰。自然界有阴阳,人体有阴阳,音乐也有阴阳。人的各种情志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以调和与平复。这些都是先祖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教导下,得出的智慧结晶。
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 古圣《礼记•乐记》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通过音乐可体察社会风气,衡量社会的道德情操是否健康。故而中正清雅的音乐可平衡人们的身心,协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繁忙的生活节奏下,各种修生养性的方法应运而生,《黄帝内经》云:「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音乐养生不失为奇葩一朵。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挖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具有无比深远的意义!
中国音乐治疗的源流
远古时期,十万年前中国山西即有石埙出现(图1),说明当时人类已经懂得使用石埙放松健康身心。土生万物,通八方,通天通地——加上下为十方,都可以贯通。考古学家已经印证“原始先人吹埙、群民围构火而听”的传说,可知伏羲氏“造瑟埙调理百病”的历史传说,应不虚假。依实证,古埙、竽音、葫芦笙等土音,可以入脾胃,对脾胃有极佳的理疗养生功能。

宫商角徵羽
图1 石埙
贾湖骨笛(图2)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贾湖骨笛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贾湖骨笛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玛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文明的重要影响。

本草音乐
图2 贾湖骨笛
距今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有一位名叫苗父的医生,他以竹管乐器演奏的形式,为席地而坐的患者来治病的,愈人很多。如《说苑》中记载:“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说明这种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三皇五帝时期,圣人试竹苇立五音定十二律(六侣六律)对应疏理人体十二经脉(六阴经、六阳经);大禹治水时期,大禹首创《禹步歌》医救万民瘟疫。说明到这个时期,音乐治疗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黄帝研五音应五脏理论,以五音疗疾,其传承后人把部分内容撰写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时间大致在 2000 年前。黄帝内经,其中共有11篇15段经文讲述了音律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不包括五运六气七篇大论中,用音律学名词命名时序的部分),为音乐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北方生寒……在色为黑,在音为羽”。这段经文讲述了五方、五藏、五音的对应关系。
《素问 五常政大论》:“委和之纪……其脏肝……其声角商……涸流之纪……其脏肾……其声羽宫……”这段经文实际讲述了五行不足情况下,五音调理五藏的方法,如角商两音调理肝脏不足。
《灵枢 邪客篇第七十一》云:“伯高答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这段经文讲了五音对应五藏,六律对应六腑,音律对应脏腑经络的原理是天人合一。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按照二十五音的音律名词命名分类阴阳二十五类人,更是说明了音律与人体的密切关联。
《乐经》是《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 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史记 乐书》论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说明先秦时期,音乐可以条畅人们的情志,规范人们的道德修养,以利于社会稳定。

本草音乐
度量衡的混乱导致中国音乐治疗发展的断层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而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左传》中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但是这种显著的治疗效果,近见于先秦、《黄帝内经》形成之前的阶段,之后逐渐失传。后世仅见零星的传说记载,唐代孙思邈创立六字诀以声波共振养生,而至宋代以后连记载都没有了。
究其失传的原因,笔者认为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自制度量衡,音乐标准混乱有关。为什么说度量衡对音乐很重要?这涉及到标准音的问题。如西方音乐以440Hz的音作为A音,并用440Hz的音叉来给各种乐器调音。而中国古代,是以固定长度、内径的律管来记录这种标准音的,称为“黄钟律管”(图3)。
如蔡邕《月令章句》说:“黄钟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其余皆稍短(渐短),唯大小无增减。”这种固定长度、内径的律管,有其固有的共振频率,演奏出的音即是标准音。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止,各国均有自己的度量衡标准,于是就出现了标准音的混乱,最终导致“礼崩乐坏”,音乐治疗的体系也就逐渐失传了,出现了断层。

www.tiganyinyue.com
图3 玉制律管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只是理论部分,尚有很多遗失。
根据音乐的定义重新去寻找标准音
古代的音乐音阶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其可以用于各种乐器的弹奏,但因为地域发音的不同也会产生一些细小的差异,而鉴定它们的标准是有难度的。
如何去寻找遗失的标准音,是恢复中国传统音乐治疗体系的关键。《史记 乐书》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这段论述不仅给出了音乐的定义——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且给出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作用。
上述文字中 “动荡血脉”四个字尤为关键。现代音乐给我们的感觉,仅仅能够调节心情、情绪,减轻压力,或者振奋精神,总之与中医“心”的功能活动有关,却无法“动荡血脉”,也就没有治疗的效果。
中医讲“心主神明”,是指心脏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生命活动。在后天八卦图中,心处于离卦,在最上面,如下图:

心属火,火性炎上,说明我们目前的音乐标准偏高了,容易入于“火”位,不再能够、或者较少影响其他经络脏腑。如果我们能够把标准音降低一些,应该能够重新达到“动荡血脉”、调理疾病的效果。
动荡血脉的原理在于:天人合一
音乐为什么能够“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有关。
在古代,主管音乐的“律法”和主管天文的“历法”是密切相关的,放在一起去研究的。《后汉书 律历志》载“葭灰占律”之法(图4),在一密闭性能良好、温度与湿度变化不大的屋子里,按一定方位排列十二个木案,案面做成内卑外高的倾斜状,将十二律的律管依序排列在桌上,并在长短不一的各管内覆填以葭莩(即芦苇衣膜)烧制而成的灰,当各月所属中气到来时,将引发地气上升,而此气可使相应律管中所置的葭灰扬起。这说明每个节气到来时,天地之间会有不同的频率波动,诱发对应的律管共振,使葭灰飞出。

同时,这种天地间的频率千万年来不断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动荡着经络的气血,逐渐形成了音乐声波频率“动荡血脉”的规律。《道德经》里讲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是这一规律的真实写照。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动荡“脾、肺、肝、心、肾”经络气血的频率,那么这些频率就是“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标准音。这里的五音相当于天地之间的共振频率,经络相当于律管,经络里的气血相当于律管中的草木灰。
verycd 上有, www.verycd.com
我来说说,纯手工打字。 易经准确的说是上古科学。 天朝的所以东西基本都出自这里。 换句话说,、风水、相术、哲学、武术、中医、音乐、养生、天文、地理、历法等都是易经的一个研究学科而以。 所以说易为中华上古科学的基础,为祖,为理论。 奇门遁甲是用易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分支学科,奇门遁甲有术法、兵法等 玄学,只是套用了易学理论后代演化出来的的种名称。 按现代人的话说,玄学一般是指,奇门遁甲,算命风水易经鬼神等东西。 但玄学二字是后代搞出来的名称而以。玄学指的是什么其实很扯,我个人怎么喜欢这个词。 有人用玄学去扯什么鬼啊神啊的。有人用玄学指风水,易理等。什么人用这两字指什么 就如水货有人指假货,有人指走私货一个道理,,玄学名称不为正统。
满意请采纳
《易经》就是《周易》,是玄学的一部分。玄学包括老、庄、易三部分,就是《老子》《庄子》《周易》。 而奇门遁甲则是周易预测学的分类。
就是说 玄学包括易经 易经包括奇门遁甲
中国人在知命、测命的历史之路上有着辉煌精湛的表现,出现了《周易》、《六壬》、《奇门遁甲》、《渊海子平》、《三命通会》、《麻衣神相》等博大精深的著作,出现了诸葛亮,邵康节,等神奇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自百姓走卒,对命运预测无不趋之若鹜。 传统预测术历史悠久,典籍浩瀚,鱼龙混杂,其中的荒谬与睿智,先验与经验,迷惘与清醒,非理性与理性,诡辩与巧智,世俗与神秘,卑微与崇高,执迷与超脱,往往交织在一处。然而它们毕竟存在了数千年之久,而且至今仍有生命力,这就不能不从它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及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上寻找原因了。因此,巧合论,概率论,模糊论,操术论是这一方面涉及的话题。 预测通常有三大类方法。 一类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现象推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如象占。 另一类是由直观外象测内里事物的方法,如相术。 再一类是根据因果关系推测事物的方法,即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相互联络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四柱预测是一门特殊的预测法,它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以人出生的时间为依据而进行命运预测的。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一方术的发展情况: 四柱预测俗称算命。 作为俗文化的一种,算命术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做了深入浅出的运用,从而使命理扎根于汉民族的心灵深处。 算命术是命理学家对传统文化、命理、民众心理综合运用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技艺。 由于人们思维的精密和演算经验的丰富,算命术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系统,这个系统逐渐也复杂化,以致于只有职业算命家才能掌握。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自己的前程,加上占主导意识的天命意识的薰陶,人们认定人一生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生死寿夭,穷通得失,乃至考场中榜,商场盈利等,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的某种力量,这就是命运。 算命术能预示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以趋吉避凶,这样,相信算命术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古代似乎还没有哪一种思想能象算命术那样普及和深入人心。
现在都属于算命的工具。都可以为人推算吉凶祸福!
((周易预测学的分类))
算命源自周易,属于周易学的一部分。
从预测的事情来看,周易预测主要包括算命(预测人的命运),测事(就事论事),看风水(阴阳宅风水)这三个方面。
从预测学的高低层次来分,又可以分为初级预测学,中级预测学,高阶预测学这三个层次。
其中太乙,奇门遁甲,六壬被称为周易三式绝学,属最高层次的预测学,也是帝王之学。预测的准确率比较高,预测的范围也比较广,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这几种预测学来预测,也是最难学的几种预测学。由于难学所以现在会的并不多,一般能掌握其中的一种就不错了。
四柱 ,八字,梅花,六爻,面相,紫徽斗数,属中等层次的预测学。这几种相对比较好学。但是一般在每个地区能用这几种方法为人算命的也不多,能找出一两个就算不错了。其中四柱八字,面相,以预测人的命运为主。六爻,梅花主要是就事论事。
像属相,手相,姓名学,称骨算命之类的层次比较低,预测的准确率也不高,属最低层次的预测学。但是由于这几种低层次的预测学比较好学,也是当今社会上的主流算命方法。比如说看手相,用属相算命,测字,姓名算命之类的。层次都比较低。
星座算命,塔罗牌之类的源自西方,是洋人发明的,层次比属相还要低很多。并不可信。这些预测术也不在周易预测学之内 。还有烧香算命的那种,属于,也与周易预测学没有关系。
一楼概括有误,周易发展出来的方术有好几大类的,简单归纳一下,有相法(风水,手相,面相一类),命法(八字法,六爻排命法),占侯法(六壬,奇门,太乙等统统概入),扶乩(鬼上身,神打)
其中六壬,奇门,太乙这三门在周易方术中属于地位最高的,三个合称叫“三式”,六壬的起源是先秦阴阳家,后来的八字之法也是模仿六壬而来的,奇门的起源是齐国兵家(相传是姜太公所创立),而太乙的起源是道家。
至于你说的问题,周易的法(义理)和术(方术)实际是两条路,现在流行的六爻起卦(周易六十四卦)起源是汉代的京房易,是属于汉代才流行起来的门派(上古时候的大师都是玩乌龟壳的),不过学习方术的话,前辈一般都会告诉你一句话,叫“善易者不占”。就是说学方术学到最后自然会回到义理那条路上的。
至于他们的地位,解释义理的书,一般在传统上都是经部第一。而说方术的书一般只能排在集部。
奇门遁甲本身就是易学的一部分.
易经有很多在方术的延伸,说白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各种预测方法如八字.六壬.奇门.梅花易和风水等都是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的.而在所有的预测方法中奇门遁甲一直被易界称为是最高层次的预测术.是方术中的集大成者!我本人就是学奇门的.欢迎你加入哈!
905158550.有兴趣的话可以加我QQ!
一个是原理级别,一个是技术层面,如万有引力是原理,人造卫星是技术展现。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执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比如太极图占卦等.
奇门遁甲乃是三式之一古曰学会3式你就是世上一活神仙呵呵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术数,是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有伪传说 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
奇门遁甲”的含义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奇”就是乙、 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即隐藏,“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已,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在人事关系方面选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阳汤阴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周易就这样诞生了。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周易是太极卦象64卦象奇门遁甲远不至于64.大概1998褂.据说在姜子牙之前是8千多挂后被姜子牙给修改到现在的1998是为了更快捷是运用和排盘希望能帮到你
当然先有周易后有奇门遁甲!
音乐也可以作为药剂,实现“清热、滋补、理气、润燥”等效果,达到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平稳和谐地修养心灵,从而获得健康快乐的作用!
数千年来,中医的主要精华就是研究人体腑脏的心理功能于病理变化为内容。而心、肝、脾、肺、肾五脏是最重要的课题。人体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强与弱,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过程,所以五脏保健最重要。 为活化五脏功能,古人更将五脏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音(宫商角徵羽,中国传统音乐的五个调式,),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养生概念。益脾的音为宫音,五行属土,利消化系统;健肺的音为商音,五行属金,利呼吸系统;活肝的音为角音,五行属木,利免疫系统;养心的音为徵音,五行属火,利血液循环系统;补肾的音为羽音,五行属水,利分泌系统。 古曲《赛龙夺锦》等明快活泼的乐曲好比是清热方剂,主要针对于压力过大和身体疲劳等症状,能令人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有减轻生活压力,消除忧虑的效用。 而古典曲目《渔舟唱晚》悠扬悦耳,是滋补方剂中的一贴良药,这首曲子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情景。宁静安详的古筝乐韵,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滋补了浮躁的心灵。 《娱乐升平》等曲调清新活泼,乐观向上,可作为理气方剂对烦闷气滞、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十分有效,能带来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人们的身体机能,提升工作的效率。 当上火或者口干舌燥的时候,可以听听润燥方剂里的音乐,比如《织出彩虹万里长》,平稳柔和的乐曲,令人心平气和,情绪安宁。某些音乐甚至能形成优美温馨的音波磁场,巧妙地与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相感应,诱发五脏的健康运作,真正达到以听音乐的方式为现代人减压、强健身体、保养心灵。心,在五行属火,与五音之“徵”相应(徵=D),本曲能诱发心的健康运作,平稳和谐地修养心灵。
周易:
周易是远古进行卜筮形式中的一种,除了周易以外,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
连山易位夏朝所用,而归藏易为商朝所用,周易则为周朝所用,所以,称为周易。
这三种易的区别在于首卦不同,周易首卦为乾卦。其他的则不是乾卦为首卦。
易经:
易经,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包括周易和对周易的卦爻辞的解释等十篇文献。即所谓“十翼”。传说,孔子对其进行过仔细研究和修改,史上有“韦编三绝”之说,意为孔子对周易下的功夫很深。
区别:
周易其实就是一本“卜筮之书”,算卦用的。
而易经由于经过孔子的研究与修改,增加了解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实际上是以中国传统智慧对周易进行解读,因而集中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精华,因而人们往往把易经当做一本哲学著作去研究。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bz/5na128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