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卦六爻准吗 一般算的是多久的运势?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准确率。但起卦方法,起卦时的精神境界特别重要。一般来说,用钱币自摇准确率高,而网上随机起卦,或用时间起卦,准确率不高。这些具备后,最后的任务落在了推测者身上。如果推断者是高手,那准确率可能就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了,但敢讲百分百准确的,值得怀疑。六爻应期的时间段,理论上讲,最近者三个月内,最远者一年,或数年。这要根据实际来推测,没有一定之规,有时要凭借推测者敏锐的直感才行。
六爻算卦的原理是什么? 没有原理,是天意
六爻算卦准吗? 是不是一次一个样呀? 准 但是每次都不一样 关联的东西太多 心阀则灵 很准 连外国人都觉得准 我爸会这个 但是这个有些事不能刻意做 如赚钱就出门 不赚就呆家里 这东西很神奇 不好解释
六爻为什么有些卦师要问年命? 人有流年大运,需要配合个人年命来判断一些事情是否得令不得令,判断体用的旺衰生死。更加准确了。
六爻如何算卦? 你是问六爻算卦方法,还是想要给自己算卦?我先讲六爻算卦方法:六爻成卦的方法很多。
六爻用什么方法 六爻解释
占卦方法:
凡占卦者,用铜钱三文,出一背为单,点一点、,两背为折,平点、、,三背为重,划一圈0,三字为交,打上一叉。
初学点卦者,但见一点两点,容易知之,凡见0儿叉儿,不甚明白,需要细心推查。0儿算一点,0儿为动,作两点用。叉儿算两点,叉儿为动,作一点用。
一、 乾为天卦:OOOOOO
卦辞: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推断:词讼和吉,病人痊愈,功名有成,求名大吉。
二、 天风(女后)卦:OOOOO×
卦辞:他乡遇友喜气欢,须知运气福重添。自今交了顺当运,向后保管不相干。
推断:功名有成,家宅平安,失物得见,占病无妨。
三、 天山走遁卦:OOOO××
卦辞:浓云遮日不光明,劝君切莫远出行。婚姻求财皆不吉,须防口舌到门庭。
推断:占病不安,讼事见官,功名不成,事不遂心。
四、 天地否卦:OOO×××
卦辞:虎落陷坑不堪言,前进容易退后难。谋望不遂自己便,疾病口舌有牵连。
推断:占财可成,贵人远行,出行不宜,事事晚成。
五、 风地观卦:OO××××
卦辞:鹊遇天晚宿林中,不知林内先有鹳。虽然同处心生恶,卦外逢之事非轻。
推断:先难后易,谋事不易,交过节令,忧愁变喜。
六、 山地剥卦:O×××××
卦辞:花遇甘露旱逢河,生意买卖利息多。婚姻自有人来助,出门永不受折磨。
推断:占讼得利,占病即愈,占信见得,谋事得意。
七、 火地晋卦:O×O×××
卦辞:锄地锄去苗里草,谁想财帛将人找,谋望求财皆如意,这个运气也算好。
推断:进退两难,不敢强辩,拨云见日,该你出现。
八、 火天大有卦:O×OOOO
卦辞:砍树摸雀做事牢,是非口舌自然消。婚姻合伙不费力,若问走失未脱逃。
推断:恍惚不做,拿稳下手,若求名利,到处自激。
九、 兑为泽卦:×OO×OO
卦辞:这个卦象真有趣,觉着做事不费力。休要错过这机会,事事就觉遂心意。
推断:口舌消散,疾病痊愈,求财到手,谋事遂心。
十、 泽水困卦:×OO×O×
卦辞:时运不来有人欺,千方百计费商议。明明与你说好话,撮上杆去抽了梯。
推断:当交君子,莫听小人,凡事谨慎,永不受穷。
十一、泽地萃卦:×OO×××
卦辞:鲤鱼化龙喜气来,口舌疾病永无灾。愁疑从此都消散,祸门闭来福门开。
推断:鲤鱼化龙,喜气重重,求财到手,做事有功。
十二、泽山咸卦:×OOO××
卦辞:脚踏棒槌转悠悠,时运不来莫强求。幸喜今日时运转,自有好事在后头。
推断:谋望有成,出门可行,走失来信,疾病安宁。
十三、水山蹇jian卦:×O×O××
卦辞:大雨倾地雪满天,路上行人苦又难,拖泥带水费尽力,事不遂心且耐烦。
推断:行人未至,投向无门,好事难成,求名不准。
十四、地山谦卦:×××O××
卦辞:天赐贫人一封金,不用争来二人分。彼此分得金到手,一切谋望皆遂心。
推断:婚姻遂意,出外得地,交易合伙,无不吉利。
十五、雷山小过卦:××OO××
卦辞:行人路过独木桥,心内惶恐眼里跳。爽利保保过得去,慢行一步不安牢。
推断:求财到手,官事平常,目下不吉,交节自强。
十六、雷泽归妹卦:××O×OO
卦辞:求鱼须当向水中,树上求之不顺情。受尽爬揭难遂意,劳而无功事不成。
推断:月令不好,做事颠倒,打算到手,遂心的少。
十七、离为火卦:O×OO×O
卦辞:占此卦者遇天宫,富禄必然降人间。......>>
王虎应算卦准不准?据说王老师六爻预测很准确。
六爻是什么 六爻就是通过八卦六个爻的变化预测天地人事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周易预测”学。它是【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称卜筮。免费六爻起卦 “奇门遁甲”、“地理风水学”、“大六壬”“梅花易数”等预测学也是【周易】的应用分支,为了区分预测方法的特殊性。所以本文冠名六爻。 一提起难免受到一些人的责难或蔑视,但【周易】一脱胎就和连为一体、不可分割。也就是因为【周易】与密切关联,所以才能在秦始皇的焚坑中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继而传播于华夏,名扬海外。尽管历代易学研究者早就认定【周易】的涵义广泛渊深,不能只限定用来。但也不要一提起就表现出那种轻蔑鄙视的态度,‘卜筮’两字毕竟对【周易】有过‘救命’之恩!“知恩不报非君子,易道行事是大人”。这也是华夏子孙的必修之德。果真有轻蔑鄙视卜筮学的先生们也不必介意,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本文在此也不过是调侃而已。 【周易】的核心是八卦,卦离不开数。《说卦》开头写道:“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古代是用四十九根蓍草通过多次分解而立卦,手续很麻烦。到了汉代,蓍占的方法由京房加以改进,用三枚小钱代替了蓍草,减化了手续。唐代末年,陈抟向麻衣道长学艺,把的方法更完善地推进了一步。著有【火珠林】一书。明清两代学更进一步地发展,代表性的作品有【易占大全】、【增删补易】、【卜筮正宗】。当代邵伟华先生的【周易预测学】再次敲开了之门。 为什么用三只小钱呢?根据是“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三数为天,为阳极,超则生阴。两数为地,为阴极,超则转阳。.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变爻的依据。 这里面有个大家担心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学质疑的问题。易理的阴阳转换是遵循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能转移的。比如春夏秋冬的交替,月圆月缺,阴睛雨雪,白天黑夜,无论科学怎样发达,人是无能力左右它的运变规律。 用三只小钱是人的行为,它可以根据的意志转移。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地摆弄。既使不摆弄,也只能占百份之五十的对应概率。非阴既阳,非此既彼。 再者,第一次所呈现的阴阳应对事件分析,和第二次、第三次所呈现的阴阳不可能是一样的。那么,根据不同的阴阳卦象、爻变去判定一件事情的一个相同的结果能准确吗? 解释者答曰;“心诚则灵”!于是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凡的结果不准时,是因为人心不诚而造成的。于是各色各样的‘先生’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开脱责任。这就给否定学的一些人留下了口实――算卦、骗子、。最后连易经也不放过。 我们有必要把“心诚则灵”这四个字再认真解读一下,便可以解除一些人的误会。 1、就是当事人在预测之前不能弄虚作假,你要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必须是确实有这事。不能假设,无中求有。(多得空爻) 2、思想意识的要排除一切疑虑偏见。不要把对断卦人的印象,水平之类考虑进去。(玄武当世,卦的对应关系是当事人――断卦人) 3、专心去想一件事。不受其它事件、外因的干忧。 (避免卦象、爻象乱变、多事交织) 这样要求心诚总不算过分吧。只要当事人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如果还断不准,这就是断卦人的水平问题了。这叫各负其责!鉴别骗子、迷 信也有了个标准。 也许有人压根就不承认理论的成立。这里面也分两种人; 第一种人不承认阴阳对立统一的古老哲学理论,三生万物不知何意。全面否定易道之学说。这种人本文不予理会。 第二种人承认上述理论,但对人为地设定条件起卦有疑虑。这就要回归到万物皆有像的原理上来解释了。宇宙的阴阳动动是道的高级层次。它......>>
六爻算卦是吗?为什么? 六爻算卦起源于周朝文王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如果是的话早就被人们抛弃了,还至于一直存在到今天吗,只是我们普通人接触不到真正的大师,而且现在骗子太多了, 所以造成了六爻算卦被认为是骗子的假象。
中国先民创造出来的五行八卦是一种学术,古代人们通过这套理论来推测命运、测定吉凶。那么,在 命理 学中,六爻卦入门步骤及方法是什么?如何看懂六爻卦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六爻预测 的分析吧!
六爻卦起卦法
方法:将三枚铜钱合于双手掌,此时默念自己所需预测之事,静心一分钟,此时人天合一,信息产生共振,再摇六次,记下每一次的爻象。
摇的铜钱会出现如下组合情况:
一个背、两个面,称作“单”,画作“/”,为少阳。
两个背一个面,称作“拆”,画作“//”,为少阴。
三个背,没有面,称作“重”,画作“0”,为老阳,是变爻。
三个面,没有背,称作“交”,画作“×”,为老阴,是变爻。
每摇出一次画出一爻,六爻成卦,需摇、画六次。
第一次为初爻,画在卦的最下面,依次上升,第六次为第六爻,画在最上边,如遇有×、0,再画出变卦来。摇卦起卦法在纳甲法中极其重要,初学者一定要按要求摇卦,切不可轻心,因起卦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预测结果。
如何看懂六爻卦
六爻预测,卦的主要构成有:月日,空亡,卦名,主卦,变卦,六亲,六神,静爻、动爻,变爻,世爻,应爻,伏神(伏藏)。
年月日时:统称四建,岁建(太岁)、月建、日建、时建(很少用到),是判断运气好坏吉凶的标准。
空亡:也叫旬空,是以日建为基准定出的,因为天干十字,地支十二字,在十日之内总有两个字的地支是轮空配不上天干的,这两个字就是空亡。
卦宫:八卦有八个宫,八宫每宫有八个卦,总计八八六十四卦,排出卦定好卦名后查表就得知该卦为六十四卦八宫中属于哪一宫的卦,就称卦宫。
卦名:卦宫旁边的字就是卦名,由上卦和下卦组成,如上下卦都是乾卦是乾为天、上卦为艮下卦为坎是山水蒙,共有六十四个卦名,卦名在我派的六爻预测中起的是辅助判断的作用。
主卦:一个卦中必然会有的,无论有没有动爻,从下开始为一爻依次往上数最高是六爻,这就是六爻名称的由来。主要用于判断人事的内部关系(非常重要)。
变卦:一个卦中只有主卦出现动爻才会出现变卦,如果主卦全是静爻(不发动为静)则不会出现右边的变卦,变卦一般用于判断事情的变化结果。
六十四卦记忆口诀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及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阴阳五行学说,就是用以描述人生,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系统。
追溯到先秦,百家争鸣的那个时代。有一个流派被称作“阴阳家”,据说其创始人是齐国人邹衍。这人动辄谈及宇宙,“迂大而宏辩”,简单的理解,就是不接地气。时人表扬他,给他取了个外号,“谈天衍”。
这外号听起来更像嘲讽,说他吹牛逼。
吹牛逼者易成大事,谈天衍的牛逼吹成了古代哲学的基础,而嘲讽他的人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方术这个词,如今看来仿佛。行方术的人,叫方士,也就让人觉得是“骗子”。他们做的那些事,在现代人的价值观当中,统统不太靠谱。
比如出海找找仙人啦,给皇帝老儿练点长生不老药啦,点石成金啦,尸解升仙啦……要是以为方士只干这些活儿,他们大概会哭的。
要知道,西方思想传入以前,中国的文史哲是不分家的。不仅文史哲不分家,数理化也不分家。方士不仅玩儿呼风唤雨白日飞升那一套,他们也干别的。
在《汉书·艺文志》中,把方术分为六类。
古人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分成了二十八组,统称“二十八宿”。宿,就是“栖宿”的意思,也就是待着。以待在不同位置的星宿为坐标,对天象进行观测,顺便还预测一下吉凶。
于是这批方士,是天文学家。
顺便说一句,黄道,是我们站在地球上观测太阳时,太阳移动的路径。
时间就像长度、重量、温度等等一样,是个人造的度量单位。没这个单位不行,交流起来太麻烦。有了时间的单位,就能够简单直接的表达,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什么时候用我家的陶罐子换你家的老黄牛……
但时间的单位也要有人制定,于是有些人,就根据天象的变化规律,制订出了“历法”,对时间的间隔长度进行计量。这些人,也就成了历法家。
五行就是用以描述世界的系统,于是研究五行的方士,就可称作哲学家了。
五行分为金木水火土,古代朝代的更迭,也与五行有关,被叫做“五德”。秦始皇最早对该说法点赞,后来又被汉代董仲舒转发,沿用下去。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上古黄帝土德,木克土,夏朝尚木德取而代之,金克木,商朝尚金德后来居上。然后是火克金,周尚火德,水克火,秦尚水德……
水主黑色,所以秦朝喜欢穿黑衣服。
有人按此推出,如今该属火德。
上一篇文中提过,蓍草和龟甲,是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怕是和现在的星座一样,是当时的主流。于是就被拎出来,单独分了个类。
这些方士,也就是“命理师”。
除了蓍龟,当时的方法还有很多种,相当丰富。
比如什么河洛之文、龟龙之术、六壬、九宫,还有鸟卜、镜卜、内脏卜……划拉划拉,都分在杂占这一类。
包括风水和相面术。人生活在宇宙当中,因此无论住所还是生活习惯,都应与宇宙变化规律和谐为佳。这些方士,也可叫做“风水师”。
一个方士,很可能既是天文学家,也是历法家,还是哲学家,又是命理师,同时还是个大夫。现代人辛辛苦苦修好几个学位都不一定能坐拥这么多斜杠,古人却可以不用考证就自带数个头衔,你说气不气人。
无论是古代哲学还是现代科学,都只是对世界的一种描述方法。描述者无法跳出这个世界进行观测,只能以有限的视角来解释事物。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却也永远摆脱不了局限。
“阴阳”学说,是如何描述世界的呢?我们可以换个词,“对立统一”。
没有对立,我们就很难对事物进行描述。没有“小”,“大”就没有意义。没有“上”,就不会有“下”。而“阴阳”的概念,就可以用来形容一切相对的事物。
“阳”,可以用来描述一切有形、向上、勃发、坚硬、动态、积极、物质、炎热、雄性等事物。
“阴”,则可以描述无形、向下,收敛,柔软,静态,消极,精神、寒冷、雌性等食物。
由于每个概念都是相对的,因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可能为阴,也可能为阳。
比如,15摄氏度与25摄氏度,25摄氏度为阳,15摄氏度为阴。但当描述5摄氏度和15摄氏度时,15摄氏度就变成了阳。
脱离了“对立”,也就无从描述“阴阳”了。所以阴阳是相互对立,也是相互依存的。有了一方的存在,另一方才有其价值。
阴阳之间的关系,除了对立统一,还有共存,消长和转化。
同一事物,也同时具有阴阳两面。一座山,北面为阴,南面为阳;一个人,体内为阴,体表为阳。阴阳始终是同时存在的。
既然一切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述,那阴阳的变化也就可以描述万事万物的变化了。
阴阳消长,是量变。由于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当中,事物的阴阳属性自然会发生变化。
从春到夏,阴消阳长;从夏到秋,阴长阳消。白天黑夜的转化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了消长,量变引起质变,就是阴阳的转化。这样的转化不会停止,达到极点的时候,就是向反方向开始转化的时候。
太极图用图形表现了这个道理。白色为阳,在阳气最旺的时候,便是阴气生出的时候,因而阳鱼藏有黑眼,阴鱼藏有白眼。变化永远不会停止。
五行,也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描述方法,也可以说是分类方法。
就像动物分类学把所有动物按照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之间亲缘关系分门别类一样,五行学说把所有事物分成五类:
木火土金水。
与西方的“四元素”性质不同,四元素说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土、水、空气和火四种元素组成。而五行学说,并非认为五行是组成事物的元素,而是把事物按其性质分为五类。
“行”,本身就有运动的意思。这五类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除了草木以外,凡是拥有生长、勃发、舒展等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为木。
木,代表春天,绿色,东方,酸味。气向四周扩散,草木向上生长,事物开始发展。在五礼当中,木主仁,因为这时,万物的天性都得以抒发,无拘无束。
但同时,因其“直”的特性,不会转弯,不够灵活的事物,也可以归为“木”属性。
除了自然界中的火,凡是拥有向上、炎热、热情等特性的事物,均归于火。
火,代表夏天,红色,南方,苦味。气向上升,事物发展到了兴旺的时候。五礼当中,火主礼。代表着热情有礼。
因为其炎热,性烈,也表现为性急、脾气火爆。
代表土壤,大地。此外,具有承载,厚重,包容,博大等性质的事物均归于土。
土,黄色,中央,甜味。分布于四季,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属土。气回旋运动,生化万物。五礼当中,土主信,厚德载物,为万物之母。
因其诚信厚重,也会表现出老实本分,笨拙的一面。
代表金属,坚硬、肃杀、收缩、清凉等性质的事物。
金,代表秋天,白色,西方,辣味。气向内收缩,事物由旺盛转向衰落。“秋后问斩”,也是选在这个万物走向衰亡的时候。
五礼当中,金属义。有义气,却也好斗,肃杀,主兵戈相见。
代表水,江河湖海,以及一切滋润、向下、流动变化、寒冷、阴暗,静止的事物。
水,黑色,北方,咸味。代表冬季,气向下运动,是事物衰亡的最后阶段。五礼当中,水主智。有其内敛,低调,足智多谋的一面。
但从另一面来看,因其阴暗向下,也有虚假,狡猾之意。
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五行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解释。五行当中,有阴阳消长的变化,亦有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最为人熟知的,是五行的生克关系。
不说别的,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我打游戏的时候都已经见过无数次了。无论是四柱还是六爻,五行之间的关系都是推断事物的基础,一定要记住的。
金生水,似乎比起其他的生克关系更难理解一些。金,或者说金属,有寒凉的属性,水蒸气容易在金属表面凝结成水。此外,也有其他的理解:金代表西方,而大江大河都起源于西方。还有人认为,从地理上来看,金矿所在之处,必有水源;或是古时打井,需使用金属工具,因而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都可由自然界现象直接解释。而土生金也比较好理解,金矿都是生于大地之中的。
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也很好理解。金属工具可砍树木,树木根系深入泥土,固土成堤可治水,水可灭火,火能熔金属。
无论是相生还是相克,这种关系的产生都会对双方产生影响。
相生,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助力,得助者增力,相助者自然减力。而相克,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被克者固然减力,主克者也会有所损耗,只不过损耗要比被克者轻些罢了。
不谈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因而五行之间的关系也跟“剂量”有关。正常的生克关系,是对双方力量比较均衡的情况而论。若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又不同了。
正如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一般,五行盛极,便到了向反方向变化的时刻。此为五行亢乘。
生克当中,若被克者力量比主克者高出太多,便会出现反克的现象,此为五行反侮:
“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火,火旺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能克木,木坚金缺。”
而如果主生者力量比受生者强上太多,受生者无力承受主生者的帮助,因此原本是生助,实际反成了克制:
“木能生火,木多火塞;火能生土,火多土焦;土能生金,土多金埋;金能生水,金多水浊;水能生木,水多木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帮助太过,反而成了负担。因而在判断五行关系的时候,要先了解双方的旺衰程度再进行判断。
ps. 此专题仅适用于完全零基础的小白入门,欢迎各位爱好者一起探讨,也感谢各路大神不吝赐教~~
玄学,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繁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其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即宇宙最终存在的根据问题,亦即本体论的问题。
产生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带有“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魏文帝时,刘劭著《人物志》,以名家、法家立言而杂糅道家思想,并把品鉴人物的一般原则提高到哲学高度进行探讨。作为儒学根本的《周易》之学,此时由于拘执于象数十筮,义理隐晦,产生了对易学重新探讨的需要。在这种社会、学术思想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玄学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书·陆云传》,谓“云(陆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魏晋之际,玄学一词并未广泛流行,其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即所谓“玄风”。一部分玄学家主张毁弃礼法,但多数依然维护着封建的伦理观念。
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上的贵无与崇有两派。贵无派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万有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本体“道”或“无”,世界万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个本体,形形色色的宇宙万物,都是这个本体的表现,即所谓“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崇有派主张“自生而必体有”,反对贵无派“以无为本”的说法,认为“有”之所以发生,并非另外有一个东西使之成为“有”,而是万物“自生”、“自有”,把宇宙的全体看成是由万物自身所构成的,即所谓“始生者,自生也”,“总混群本,终极之道也”。
发展阶段 玄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按照东晋史家袁宏的划分,夏侯玄、何晏、王弼为正始名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裴�、王衍、庾兏、王承、阮修、卫玠、谢鲲为中朝(即西晋,往往特指元康年间)名士,将玄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当代学者基本上承认这一划法,但认为西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应是裴�和郭象,并提出东晋也自成一个阶段。
正始玄学(约240~249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是世界的本体,“有”为各种具体的存在物,是本体“无”的表现。王弼还从哲学上探讨自然与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的关系,宣称名教出于自然,尊卑名分是自然的必然结果,应当反映自然。何晏作《道德论》、《论语集解》,王弼注《周易》、《老子》,著《论语释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企图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学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哲学问题问难析理,反复辩论,称为“清谈”,这是玄学发展的独特方式。玄学家的著作也多采用问答辩论的文体。王、何等人出自儒家,身居显位,而又寄托心神于老庄,显示超脱世俗的姿态,既能辨护世家大族放达生活的合理性,又能博得“高逸”的赞誉,所以玄学在短时间内蔚然成风。
竹林玄学(约255~262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司马氏集团以名教掩饰上的腐败极为不满,否认自然与名教一致。向秀与嵇、阮相反,认为自然与名教不相矛盾,用“称情”、“得性”解释“自然”,提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的主张,认为人的欲望与自然“不得相外”。在有无关系上承认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但引进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为玄学发展中从王弼的贵无向裴�、郭象的崇有过渡的中间环节。
西晋玄学(约263~316年)以裴�、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使当时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谢鲲等人,继承嵇、阮思想中颓废的一面,嗜酒极欲,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达。这种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学贵无派在思想上的创造力,使它走向没落。二是沿着向秀的思想发展为裴�和郭象的崇有论哲学。裴�(267~300),裴秀之子,作《崇有论》,指斥时弊,批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气,重新肯定名教的作用。哲学上提出“至无者无以能生,始生者自生也”的观点,反对在万有之外去寻找事物的本体,认为万物是“自生而必体有”,没有别的东西作为其存在的根据,从而完成了从贵无向崇有的过渡。郭象(252~312)进一步发展了裴�的崇有论思想,提出“无不能生有”、“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等新的命题,并在万物“自生”说的基础上提出“独化”的概念,把崇有论推向极端。
东晋玄学(约317~420年)以张湛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时司马氏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进一步导致思想上的空虚。因此超生死、得解脱的问题便成为玄学的中心内容。张湛注《列子》,综合崇有、贵无学说,提出“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的思想,把世界和人生视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虚伪无常,主张采取“肆情任性”的纵欲主义人生观,把玄学引入了绝境。这在上反映了门阀士族的没落。东晋以后,玄佛合流,般若学各宗大都以玄学语言解释佛经。因此,讨论非有非无的佛学取代了讨论本末有无的玄学,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http://www.yuedu.org/books/book-2007123115908zv1509.htm
学过排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六爻从下面的初爻开始改变,一直变到五爻之后,并不会继续向上,反而就会降回四爻,形成归魂卦,这是什么原因呢?
卦变师法于天地自然。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所有改变必由下、由内、由己开始。
当卦变从初爻开始运动,累积的底蕴将开始发力,结果将突破内卦,个人对事物的影响力也开始显现于外,开始被别人看见,周围甚至世界都会因为你而开始改变,以蝴蝶效应之姿,推动命运之巨轮。
举个例子,人家说教学相长,当一个人对英语很有兴趣,努力钻研相关知识,毕业之后在学校当英文老师,因为他自己也不断加强教学技巧,甚至考取很多证照,所以广获学生与家长好评,之后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学生越收越多,终于成为如日中天的一代名师,但已经获得成功的他,会就这样待在原地吗?
不会的。
他已到达一个阶段性的顶点,那么接下去,这个老师可能会出书、出教材。例如赖世雄、谢孟媛,或者成立连锁培训机构,教而优则商,就像新东方的俞敏洪。
但没有不下降的上升。
当爻力升至五爻, 物极必反,此时力量又将再次转弯。
就像植物一样,春天发芽,夏季盛大,盛大至极点并不直接消散,仍要历经秋天的衰败,到达万物寂灭却潜藏生机的冬季,再重新进入下一个轮回。
由内推动外变到顶之时,外变又开始反过来影响自身,所以四爻这个代表出入口的爻位,首当其冲地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呢?
叶子变黄了,一叶可知秋。当生命开始衰败,中医如是说『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外罫之始为外卦之人位,也是外变之初,所以衰败也会从这里开始。
而四爻相当于出入口,家门外,城门外,人要由外而返,正在门口呢!所以四爻是游魂卦。
但落叶终要归根。接下去,内卦也会回归到本位。例如乾罫的游魂罫是风地观,而归魂卦是火天大有,内卦是不是又回到了乾卦,就像游子回到家乡,而内心也返朴归真了,所以叫做归魂卦,是不是很形象?
当然如果继续上升,外卦的上爻也变之后,譬如乾卦就会变坤卦,那就不是原来的卦宫,整个都乱套了。
京房易不同于现在用的八宫ˇ卦变,有十六卦变,目前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变法,继续努力吧!
看了《六爻2》,我才开始真正喜欢《六爻》。相比较《六爻1》中讲他们如何调皮捣蛋,《六爻2》则记录了几个孩子如何被迫成长。每个人的转变都在生活细节中体现。也看得到他们共患难之后逐步升温的、亲人般的情谊。读过的朋友认为《六爻2》是整部故事中最虐的一段,可是我觉得应该是让人感动和印象深刻的,这或许是苦难更容易引起读者情绪变化的缘故。除此之外,一些配角的人物刻画也非常棒,整篇文字处处精彩。而且偶尔的调侃和诙谐让我觉得他们在逆境中的生活也是自得其乐。
承接《六爻1》,黄鼠狼师父去世,掌门位传给了严争鸣。原本扶不起的严娘娘在程潜的“逼迫”下逐渐开始承担起保护师弟师妹、重振门派的重任。“上下求索”整篇里,他们都在青龙岛上生活,借着顾岛主给开的“后门”,在讲经堂中像散修一样学习。
其中难免的被欺负、被羞辱,比如严掌门在参加讲经堂时被周涵正打下高台、当众羞辱为“服药派掌门”。
不过在青龙岛的生活总归是平乐安逸的,直到后来天衍处的周涵正、西行宫的白嵇、牧岚山的唐尧来向顾岛主讨要“心想事成石”(与扶摇派师祖童如有关)。这几个扶摇派尚不经事的孩子卷入险境。在唐晚秋的帮助下准备逃出青龙岛时,被可恶的周涵正盯上,然后程潜借助温雅送他的聚灵玉将周涵正除掉,末了却又被中了画魂符的韩渊杀死。
师傅似乎已经看透了他,预料到他在最无助的时候会本能地选择什么,因此防备得滴水不漏— 木椿真人与蒋鹏,那不知名的北冥君师祖,与什么四圣五圣的恩怨,他没有透露一个字,所有的故事都被他塞进一个铜钱,埋进了土里,连一点可供仇恨生长的渣都没有给程潜留下。用心良苦地逼着他丢掉所有的拐棍,哭完自己爬起来。
水坑也吓醒了,一声也不敢吭地蜷缩在程潜怀里,程潜怀疑她可能是个冒牌的天妖,那相传承袭自妖后的血统对畜生们没有半点威慑力,这些牙尖嘴利的大狼根本不怕她。
“以貌取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连自己形象都不顾及的女人,若非另有隐情,多半都是特立独行、从来不看别人脸色的。严争鸣看着唐晚秋那张下巴比脑门还宽的四方脸,心里涌起十足的烦闷,打算将她尽快打发走。
在极度的焦灼中,严争鸣心里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个念头,他想:“我要撂挑子回家当少爷!”
这念头刚一冒出头来,就占据了他的全部思绪。。。是啊,他家里什么都缺,就不缺钱,荣华富贵地过完凡人一生几十年也够了,修什么仙,练什么道?至于师弟们,他大可一起带回家去,他们愿意继续习武就习武,愿意读书的就送去考功名,不也就是多几双筷子的事么?
程潜忽然开口道:“等等大师兄,我的书没丢吧?你能把那几本剑谱给我拿来吗?”
严争鸣触到门扉的手陡然一顿,他直挺挺地背对着程潜站在那,整个人好像被他这句话冻住了。
严争鸣听了这话,呆立许久,他蓦地转身,两步走回来,一把将靠坐在床头的程潜揽进怀里。掌门印卡在他的锁骨上,硌得人生疼,他想:去他娘的门派散了,我是扶摇派掌门,老子还没死呢!
李筠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青龙岛的岛志,里面记载了各大仙门中发生的大事,其中还提到了,当年扶摇派是十大门派之首。严争鸣“嘶嘶”地抽着凉气,半死不活地摆手打断他道:“祖上的风光就不用说了,说说什么时候败的家吧”
严争鸣气如游丝:“我算是听出来了,我派源远流长,多年来盛产邪魔外道与各种怪胎。到我们这一代可好,连怪胎和邪魔都欠奉,就剩我一个闹着玩的掌门,还有你们几个闹着玩的弟子。”
程潜深深地看了他(严争鸣)一眼,将他一条胳膊绕过自己的脖子,撑着他往回走去,果然就不言语了,但眼角眉梢都沾满了稚嫩的仇恨— 他嘴上不说了,但这笔帐已经刻进心里了。
此时,掌门屋里正是侍女环绕。
门外风光正好,但他们一条一寸半长的小伤口养了三个月的大师兄居然没在玩乐,只见他放琴的小桌案上此时摆着一个长长的木条,他正手握刻刀,凝神于掌下符咒。程潜一踹门,严争鸣手下的线条顿时崩断了一角,刻刀在手指上戳出了一粒血珠。
那周涵正无动于衷地看着摔出去的严争鸣,不慌不忙地补全了自己后半句风凉话:“至于那些资质不够,用丹药强行提升境界,因’服药’入道的,我本以为他们兴许能坚持个一盏茶一炷香的功夫,但是眼下看来是我高估了…这位’服药派’严掌门可还好?”
程潜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此言一出,几个人都愣住了。严争鸣或许想临阵脱逃,韩渊和李筠或许也没有那么多的坚持,每个人都有可能说出这句话。它唯独不该从程潜嘴里出来。他们这三师弟从来都是扶摇山的异类,修行之心无旁骛,有目共睹,给他开一个经楼的门,他就能任你差遣,眼下身在青龙岛,有讲经堂这样好的机会,他便是脚下生根也该要留下,怎会主动提出要走?
他为了变强,从来都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因为本就身无长物,不甚吝惜,然而这大好前程,跟亲人手足比起来,连个屁也不算— 程潜天生亲缘淡薄,如今师傅也没了,他双手空空,只有这么不靠谱的几个师兄弟。他的情义如快刀入豆腐,一刀下去,看不出端倪,刀口却极深。
少年人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别人瞧不起,在这一点上,不说程潜,就是严争鸣、李筠甚至韩渊都是一样的。李筠偏过头去,粗鲁地抹去眼眶里转了大半圈的眼泪。
一个人,登临绝顶也是一个,坠入深渊也是一个人,哪怕掉了项上人头,也不过就是碗大的一个疤么?有什么好怕的?然而他(程潜)不知不觉间就有了一大堆软肋(保护师门兄妹成了他的软肋),随便敲哪一条,都够让他痛不欲生,让他不得不违心退让。
“严争鸣,你是烂泥吗?”严争鸣胸口仿佛有一把刀,一遍又一遍地地戳着他,扪心自问,“你要让扶摇派从此也变成一个深山里缩头缩脑的烂泥门派吗?你要让列祖列宗在九泉之下,九天之上蒙羞吗?你要将师傅苟延残喘在畜生身体里拼命传承的血脉断绝吗?”
他算哪门子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山第一人?”
严争鸣胸口急剧起伏,满眼血丝,骤然扭过头去,毫不退缩地回视着唐晚秋,一字一句地道:“我们没说要走,就算要走也不是现在。”
严争鸣行中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思量起,他终于长叹一口气,仰而往床上一倒,呆呆地注视着自己的床幔,挖空心思地给门派想一个出路,可惜他短暂的人生中光注意皮相了,内里就算挖空了,也实在挖不出什么真材实料。
他在这一刻发现了程潜和别人的不同— 程潜从不关心自己这个掌门有什么决策,也从不指望谁能厉害一些,谁能保护他,让他在青龙岛上不必吃那么多苦头。被欺负了,他就自行增加练剑时间,无论天塌地陷,他眼里都只有那么一条清晰明了的路。
“慢点,你的事还没完,给我站住,”严争鸣道,随即他又转向韩渊,“你每日三十根木条的符咒功课都做完了?”
韩渊:“…”
严争鸣见状,长眉一挑,呵斥道:“那大比小比的和你有什么关系?还不快去!”
韩渊灰溜溜地吐吐舌头,不敢吱声了。他们掌门人已经今非昔比,不得了— 他从一个小玩闹一样的臭美小辣椒,变成了一个积威甚重的臭美大辣椒。
她(水坑-扶摇派小师妹)这一番所作所为看得严争鸣眼角直抽,忍无可忍地拂袖而去,对程潜抱怨道:“她将来要是敢照着唐晚秋那个德行长,我说什么都要将她逐出师门。”
“不会的,”程潜安慰道,“毕竟是妖后的女儿,我听说一般绿帽子的产物都不会太丑。”
一来,这平凡无奇,甚至有点旧的剑鞘不符合他们掌门师兄的品味;二来,以严掌门的为人,做好事绝不会这么偷偷摸摸,但凡严争鸣有什么好东西想送人,必然会先大张旗鼓地跟师兄弟们炫耀个遍,弄不好还要举行个梳头比赛什么的,将众人作得团团转,谁伺候大爷高兴了才给谁。
此情此景怎么看怎么眼熟,韩渊顿时想起了当年扶摇山上那“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的大师兄,一时间又是亲切又是好笑,心道:“这岛主一把年纪了,怎么和我家掌门师兄小时候一个德行?”
(李筠教导水坑向大师兄学习剑术)李筠笑道:“你大师兄是正经剑修,以剑入道的,你三师兄的剑是打架斗殴磨练出来的,不够正,戾气也重,学了他的,你长大非得变成个横冲直撞的母夜叉不可。”
(严争鸣)他这念头一起,便无法自抑地思念起扶摇山,按他的想法,并不希望门派又多么的显赫,像青龙岛这样每日车水马龙旧完全没有必要,只要能顺顺当当地将列祖列宗的心血传承下去,出去不受人欺负就是了。到时候师弟们会长大,也或许会纷纷收徒,他可以将师傅的不知堂改成专门给徒弟们受戒守罚的祠堂,哪个徒弟调皮捣蛋了,就派那最不通情达理的铜钱去收拾他们。
严争鸣摇摇头,有点艰难地回头嘱咐道:“褚石,你把小师妹照顾好。”
他这一句提醒,让跟在他后面的韩渊也想起了什么。
韩渊连忙在怀中摸了摸,摸出了一串“挂坠”,那正是几年前他在仙市上偷鸡摸狗弄来的搜魂针,针尖有毒,都被塞进了小巧的木头壳里,针鼻处用一根草绳穿了起来,乍一看别有一番沿街讨饭的奇特风情。想当年韩渊刚拿到搜魂针的时候,还寻思着岛上欺负他们的人那么多,说不定很快就被用完了,谁知他凡事有师兄们护着,这三根针竟然一直留到了现在。
韩渊将三根搜魂针挂在了水坑的脖子上,嘱咐道:“有人要欺负你,就将木塞拔下来,用这个去扎他。”
别的修女都被尊称为“仙女”,仙女就算落魄得没有飘渺的白纱,好歹也能有根红头绳,唐晚秋却只拿得出一条破破烂烂的布带子,指不定还是平时当腰带用的。修行中人浊气不侵,伐骨洗髓,不说个个倾城绝代,却也都是赏心悦目,唯有她两条扫帚眉,一张讨债脸。
她自不量力,专会讨人嫌,但凡开口,必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兴许,除了顶天立地,唐真人真的是一无是处了。
这些年在青龙岛上,他只顾磨练真元与剑法,午夜梦回都想着要将周涵正之流踩在脚下,满脑子复兴门派,却疏于打坐长考,也极少内视。他用满腔的倨傲卷在自己脆弱的脊梁之外,唯恐走得慢了,师兄弟们被谁欺负。
程潜憎恨“魂飞魄散”这样的词,他总觉得师傅只是散在了山川五湖之中,并没有死,而是无处不在地看着他,他那双臆想中的眼睛看得心里时时惶恐,不敢有片刻喘息。
温雅被他噎了个倒仰,总算是领教了程潜的执拗,境界也好,体悟也好,对这小崽子来说仿佛都是身外事,在他眼里,根本比不上他那些同门师兄弟们一根毫毛。温雅板着脸道:“修仙中人历尽千难万劫、天打雷劈,方才能从天道里寻找一丝生机,自来亲缘淡泊,交友如水,需常怀孤苦,方得清净,你心里杂念那么多,如何能登上大道?”程潜不假思索地答道:“活得那么惨还求什么长生?为了惨的时间更长点吗?前辈,我师父的道不是这样的。”
我师父修的是“顺心”、“自在”,前辈,小子无状,但疑问已久,为长生而孤独困苦,把自己修成一只孤独困苦的老鳖,便是大道尽头么?
程潜一直紧紧地盯着他,四肢无意识地抽搐了一下,脸上那点血色似乎都在往眼圈处聚拢而去。过去十几年,有生以来一切背负不动的苦痛与怒放般的欢喜,此时都成了褪色的琐碎,落入了“命该如此”的一捧荒唐里。
终于,本已经架在韩渊脖子上的霜刃剑剧烈地颤动了一下,凡铁似的掉在了地上,只划破了韩渊一层浅浅的油皮,因为主人到死也无法对同门动手。
“小潜,小潜…”李筠的视线都被眼泪糊住了,无措地跪在程潜身边,一只手漫无目的地在自己身上摸来摸去,似乎是还抱着一丝侥幸,企图翻出什么能救命的东西。
他在满脸血污下漏出了一点笑容— 总算是杀了这姓周的,灭了口,以后只要师兄他们自己小心些,外面就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是扶摇派的,不会有人将扶摇山上那些似真似假、暧昧不明的宝物的主意打到他们身上…程潜轻轻舒了一口气,几乎感觉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他微微向着地面侧过脸,好像人之将死,本能地寻觅一个归宿一样。
一系列的事,程潜却不知道了,他所有的感官都在变得迟钝。全部集中到了疼痛上,一双冰凉的手伸过来,将他整个人拖了起来,那个人的手指哆哆嗦嗦地拂过他的脸。说来也奇怪,这一刻程潜连满地的血腥味都闻不到了,却奇异地嗅到了那股兰花香。
程潜像是笑了一下。
真是疼,死已经这样疼,生的时候也是一样吗?是了,生也疼,只是好像有娘亲替他疼了。
突然之间,程潜对父母、对所有人的怨愤就都烟消云散了,连他短短一生中的颠沛流离与寄人篱下,也都化在了那阵幽然暗生的兰花香里。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sx/12k124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