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人的性格能不能被改变?”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因为除了您之外,好多人也都在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苦恼、而困惑,都在为改变自己而不懈地努力,可又苦于屡战屡败、解脱无门。今天,我们就一起由浅入深地探讨一下“人的性格之谜“,以求找到“人的性格能不能被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使更多的朋友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为了方便您阅读,我在每一小节前,加上了小标题。
习惯就是人格
若要解开“性格之谜”,我们就必须对于人的性格有一些了解。所谓人的性格,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一整套习惯,包括情感或情绪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比如,有的人就习惯于发怒、有的人习惯于忧愁,这就是情感习惯;有的人习惯于多疑、有的人习惯于幻想,这就是思维习惯。我们平常,就是凭借着这些情感和思维习惯,来判断别人的性格。比如,对于多疑的人,我们会说:“他这个人,太偏激、太幼稚”对于易怒的人,我们又会说:“他呀,性格不好、脾气不好。”
其实,我们偶尔都会有发火或多疑的时候,但是,别人不会单凭着一个人的偶然表现,来对一个人下断言,只有某种情绪、情感或思维,屡次出现,成了这个人的特征、成了这个人一贯的表现和习惯,人们才会把它和一个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所以,只有那些成了“习惯”的情感和思维,才能把它归之于人的性格。
只有核心人格是独特的
一个人在一生中,会形成很多习惯,或者说,人的习惯和性格会形成很多侧面,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占优势、起决定作用的习惯和人格。心理学把这种独特、占优势、起决定作用的人格,称做“主人格”或“核心人格”。象“大智若愚”、“含而不露”、“多愁善感”、“脆弱”、“乐观”、“忧郁”、“内向”或者“外向”,都是我们用来描述主人格或核心人格的词汇。当提起某人,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有关他或她的特征,就是我们隐约感到的那个人的主人格。当我们谈到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就是指这个人的主人格或核心人格。只有主人格,才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能把一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的人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当我们评论某人“有性格”或“没性格”的时候,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核心人格是否突出。
性格反应都是自动完成
人的性格具有很多特征,了解了它们,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的性格。人的性格的第一大特征,就是自动性、或者说本能性。意思是说,凡是性格性的东西,不需要记忆、指挥、或者控制,只要有相应的环境或刺激出现,就一定会自动出现相应的情绪和思维反应。记住,是“自动出现”。比如,有一种“奴婢型人格”,由于有强烈的劣等感的情感与思维习惯,不管见了谁,心里面马上就会自动想到:“她一定讨厌我,我不如他,我必须低着头。”这些反应在见面的一瞬间,就已经形成了,尽管实际上这点时间根本就不够她进行现实的比较与判断。这些反应往往与现实环境不相称。虽然有时候她也会反省一下,甚至能够发现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是不符合现实的。但是,下次,她见到别人的时候,她还是会迅即做出习惯了的自动反应。这,就是人格的自动性特征。由性格决定的反应,就是自动的、本能的、不受理智和意志控制的。
人的性格相对恒定
除了性格反应的“自动性”特征外,性格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性格反应的“恒定性”。意思是说,与性格相对应的情感与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基本上长期保持恒定不变。比如,您可能有一位非常熟悉、非常要好的中学同学,在二十年后突然不期而遇,表面上,你发现他发生了很大变化、似乎感觉很陌生,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天,你与他饮酒畅谈,您会发现,这位同窗好友,骨子里根本没有变化,只是服饰变了、地位变了,面具多了而已。当你把他的服饰、地位和面具统统剥光之后,你才会意识到:“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性格还是那个性格、人依旧还是那个人”。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性格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性格不随时间而明显改变,性格在一定时间限度内,是“恒定”不变的。
那么,人的性格为什么具备“自动性”和“恒定性”的特征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断言,这些特征肯定对人的生存有好处,否则,这些特征就无法通过自然法则保留至今。那么,这些特征对人有什么好处呢?若想为这些问题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去探寻人格形成和发展之谜。
生命的头5年——性格形成的关键
关于人的性格,心理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人的性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这个人格塑造和形成过程,从出生的时候开始,至5岁左右基本完成。确切地说,到了5岁左右,人格塑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80%,或者说到了5岁,一个人的人格已经基本定型,其余部分,要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进一步补充和塑造。而且,5岁以后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已经无关大局了。也许,您现在才意识到,早在童年,我们的性格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命运,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性格——父母性格的拷贝
我们知道了性格形成的时间——生命的头5年,接着,我们想知道的就是,在这生命早期的5年中,性格塑造和形成的具体过程,是怎样进行的。有些人一定会想,那些性格变态或扭曲的人,在童年一定经受过重大精神创伤或打击,给这些人的记忆和性格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判断,有一部分是对的,即情感体验的记忆或烙印,就是一个人形成一定情感或思维习惯的基础。一个人对于环境或周围世界的看法,取决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方式。但是,某种性格的形成,往往不一定具有那么多戏剧性。它往往是一点一滴、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慢慢地形成。比如,一个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欢生气,而是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亲人在一起生活,天天生活在生气的环境里,天长日久,慢慢地,也就模仿或学会了生气易怒的习惯。为此,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假如有一个特别爱生气、发脾气的母亲。平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发一次脾气,5年就是1800次,试问,哪个孩子在多达1800次的熏陶和影响下,会学不会发怒呢?更何况,儿童的头5年,是学习情绪反应和思维方式的最佳年龄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给您一个5岁以内的孩子,您可以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随心所欲地制造出各种心理怪物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生命的头5年,之所以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塑造那么重要,就是因为头5年孩子对于双亲特别依赖、因而,也特别容易受影响。所以,孩子的性格基础,是在生命的头5年,由赋予孩子生命、其后又养育孩子的双亲,一手缔造的。这种缔造,是在与孩子长期共同生活的几万小时内、在孩子对于性格塑造最敏感的时期完成的。谁抚养孩子、谁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谁就是孩子性格的缔造和决定者。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人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那么,野兽,就成了孩子性格的缔造者,他的性格,也就具备了野兽的特征。这方面,并不缺乏实例。比如,印度的“狼孩”,由于自幼长期与狼生活在一起,导致“狼孩”无论在情绪、思维,还是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备了狼的特征,即具备了所谓的‘狼性“。所以,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狼孩”是人,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狼孩”是狼。我们有理由推断,一个孩子的性格,就是父母性格的拷贝和缩影。 性格改变的惰性,来自改变者自身
出于自恋,人的性格一旦确立,就会恒定不变,自动发挥作用。人们就会本能地对其加以保护和肯定。因为再不完善的性格,也会被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固定的适应环境的模式,有总比什么都没有安全。大家一定要牢记,再糟糕的性格,也对人有某种好处。所以,人们会围绕着从小形成的性格,建立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的人生哲学体系,并且,象保护生命一样,坚定不移地保护自己的人格,无论那些人格在外人看起来,是多么的扭曲、低效。比如,多疑的人信奉的是“怀疑一切”;具有负罪感的人相信“因果报应”。这种体系一旦建立,就会有相应的模式与之配套。比如,“肛欲期人格”,非常守时、守约,办事循规蹈矩;“口欲型人格”贪得无厌、为所欲为。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人格体系和人生哲学,为自己相应人格的合理性,寻找很多理由。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围绕着一个人的人格大厦,还修筑了许多辅助设施,有“保安处”负责保卫自己性格的存在、有“律师处”负责为自己的人格辩护,甚至还有食堂和动力车间,为自己的人格补充能量。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人格被触动或需要进行改变的话,是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与本能的自动性和恒定性相抵触、必然会遇到本能的全面抵抗。因为人们对于改变性格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遭到进攻,危险!”所以,阻力是强烈的,而且,是步步为营的。这种阻力的关键来源,就在于人本身抗拒改变的本能,和面对改变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无论我们在理智上多么愿意改变自己,我们的潜意识,还是会本能地做出各种阻抗。人性,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拒绝改变和革新的。每当我们提出一个改变的理由的时候,脑子里马上会有一百个反对的理由等在那里。所有的改变,都是在一定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据此得到一个初步观点:“改变人的性格,是一件非常难于达到的目标”,因为它会遭到来自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人性的强烈抵抗和反对。 性格改变——错过佳期的努力 除了我们内在的抵抗之外,人格难于改变的第二个原因在于:“错过了人格改变的最佳期”。大家都知道,学习体操,是有一定年龄限制的,超过了一定年龄,韧带的柔韧性差,就无法进行高难度的体操动作了,也就失去了练习体操的机会了;同样,人格也是在5岁之前最容易塑造,过了这个年龄段,因为很多情感的“神经反射弧“已经固定,改变起来,将难上加难。有些持有极端观点的心理学家,甚至干脆断言:“人的性格不可改变,那些所谓人格发生了变化的人,也是因为他的人格,原本就具备了可变性。”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从根本上是很难改变的,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出有限的调整”。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心理医生,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年龄和潜力是性格改变的资本
性格难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经过艰苦努力,还是可以发生积极变化的。性格的改变受以下因素制约:首先,是年龄制约。性格的可塑性,与年龄成反比例。年纪越大,越难改变。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性格改变的年龄上限,大概在42-47岁。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极个别人在70余岁的时候,还可以做出一些性格调整。性格改变的第二个制约因素是,最初的性格是否具备改变的潜力。衡量性格改变潜力的指标,有以下三方面:一、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是否有批判和排斥力——即是否“自我失谐”;二、对于改变自己的性格,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能量——即是否拥有足够的“力必多”;三、对于性格改变的承受力——即是否具备一定强度的自我功能。 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最佳雕塑师
在年龄适宜、具备一定的改变潜力的情况下,性格的改变自然会发生。性格发生改变的核心机制,就是“在寻求改变的内在驱动力之下,通过环境刺激、或者生活经历塑造人格。换句话说,性格的改变,是生活经历塑造出来的,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雕塑师。这还可以分为自然经历、心理治疗经历、体验等几方面。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自然生活经历与体验。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经历。生活经历,还可以被分为日常体验和超常体验。所谓超常体验,就是强度超常的、接近人的忍受极限的体验,比如频死感或死亡体验、极度冷热、孤独、饥饿、危险体验等等。有一少部分人,就是在极度超常的生活体验的刺激下,改变了人格、改变了生活态度、改变了人生观。日常体验,就是普通人每天的自然体验。日常生活的体验,对于性格的塑造效果,必须天长日久,才能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人的性格的变化,就是一个经历和时间的函数。心理治疗经历和体验,只是人的性格改变的小插曲,是性格改变的催化剂。在理论上,一个科学的心理治疗,应该能够促进人的性格的改变。但是,无论心理治疗还是体验,都不是人的性格能否改变的关键。最关键的,是人本身的改变潜力、改变欲望和改变能力。 “彻底改变人格”——徒劳无益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性格改变的限度、性格改变的途径。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所谓的“改变性格”,是要改变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想把我的性格全部改变”,“我想洗脑”。其实,世界上没有最好或最坏的性格,每种人格,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没有任何一种人格需要被彻底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只是矛盾、不适应、于己于人不利的那部分人格特征。我们不是要重建人格,我们是要修改、重新搭配和组合人格。只要一个人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足以证明,他人格中的大部分,是健康和适应的。“彻底改变人格”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 改变性格的三大要点
改变的要点有三,首先是,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暂时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陷。自责和自卑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益处。况且,性格缺陷不是自己的错,它是父母亲的杰作,我们只是命运的承受者和改变着。 完全接受了自己之后,就是冷静的分析自己性格的所长所短,尽可能扬长避短。
第三点就是学会等待和寻找机会,所谓等待,就是充分意识到,“改变是一个时间函数”,有时侯,听其自然,就是最佳的改变方式。所谓机会包括超常的生活经历、心理治疗、等外界的帮助。机会总是出现在准备好了的人面前。
索长海朋友,我觉得,生活中没有绝对好的人格,也没有绝对的希望。无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每种性格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也伴随着与性格相应的希望和可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赋予我们什么样的性格,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有限的人格限度内,寻找适合自己人格的希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首先找自己关系最好的,有共同语言的人多交流,说说心里话,慢慢的会越说越多2、接下来就要经常联系关系不怎么好的人3、加一些陌生网友,去聊天,讲心里话,开玩笑,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在你的现实生活中,不会去传谣言,不会再背后说三道四,即使说你的坏话,但是永远也传不到你耳朵里4、多接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尝试着从一个简答的词开始,比如“谢谢”,“对不起”,“请问”等这些最简答的对话和最简单的词开始。
可以从平时的习惯中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比如说做事不拖拉,做事果断。这样逐渐的性格就会改变 。
要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特征,首先要有信心。既然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在生活实践中也同样可以改变。
要改变原有过分刻板、单一的生活方式,广泛结交朋友,尤其应多接触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人。通过积极主动的交往活动,不仅可获得归属需要的满足,而且还会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形成开朗、幽默、直爽的外向性格特征。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不抱怨、不批评。生活中充满热情和激情。让自己更阳光,当你阳光时,你才能给别人阳光。
能包容和宽容身边的事和物,善于沟通与交流。心大世界就大,心宽世界就宽。人与人之间有了沟通,心与心之间才有了交流。
善于聆听别人的话,有责任心敢担当。最默契的交流在于聆听,最正义的性格在于责任担当。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整个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
如何改变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如何改变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你身边或许有很多的朋友,有些人性格开朗乐观,但是有的人却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有了自闭内向的心理,那么如何改变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1、自我调整:一定要循序渐进,提升自信,比如首先和自己的好朋友进行聊天和交流,从而积累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增加自信,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然后慢慢推广至普通人或陌生人,最终能够改变内向和不爱说话之类的问题。
2、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尤其是过分的内向与不敢表达,这个时候有可能出现了社交恐惧症的问题,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积极去分析引起性格内向与不爱说话的心理原因,增加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逐渐克服焦虑和恐惧,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逐渐解决性格内向和不爱说话的问题。
3、寻求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当一个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时候,有可能跟自己童年早期没有建立非常良好,以及稳定的依恋关系有很大关系,这个时候一定要寻求父母的帮助与支持,让他们给予自己稳定、安全的共情,从而逐渐提升自信、接纳自我,变得乐观、外向、爱表达。
4、锻炼口才:多看点笑话、故事、新闻等你感兴趣的东西。把内容背下来,和你的好友或亲人分享。
5、交往要从简单到困难:首先多联系自己已有的朋友。再多与同岗位的同事聊天,再尝试与上司、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再尝试与老客户成为朋友,尝试联系以前的老同学。。。最后才考虑认识陌生人。不过要注意哦,同事变朋友容易,但变好友的几率很低的,毕竟你是去打工挣钱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6、多一些兴趣爱好:多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有钱的话可以参加比如旅游、自驾游、骑行,在q群里参加集体活动。没钱的话,可以在网上学学唱歌、跳舞、英语等。实在是穷,你可以去福利院做免费义工,也能认识新朋友的。
7、说话声音要大一点,别怕说错,每个人都是害怕的,我主持七百人的大会时,腿也哆嗦,我面试员工时也害怕说错话。
1、树立信心,建立平等相处的心态
正确的认识自己,即不要高估自己,过度自信、自命清高而看不起旁人不与他人交往;也不要小瞧自己,过分自卑而怕与人交往。既要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也要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建立与他人平等相处的心态,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信心。
2、学会倾诉和分享
要学会将自己的苦闷、烦恼等不良情绪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摈弃自己的烦恼自己担的自闭心态;同时也要学会将心中的快乐拿出来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只有这样性格就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使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多。
3、别拿孤僻当高贵不俗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自我安慰般把自己无法正常的融入一个集体,称之为高贵或者说是高傲,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俗人,而自己才是鹤立鸡群,于是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进行欺骗。如果你这样想,那么这一辈子你都无法走出性格内向的范围。这一类人群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只不过他们没有融入集体的能力,因为自卑,或者胆怯,但想要的自尊又让自己不好意思,于是才这样给自己冠上高贵不俗的头衔。
4、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将内心的不良情绪通过兴趣活动进行宣泄和转移,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提升自信能力。
5、 不拒绝朋友
性格内向的人,一般朋友很少,不是他们身边没有过朋友,而是朋友们慢慢都会消失,因为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愿意去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或者感激之情,这样一来,内向的人就会慢慢失去朋友的喜欢或者信赖,而如此一来,性格内向的人则会心生委屈,慢慢更加排斥朋友,更加的`远离朋友,就算有朋友靠近,也是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这样一来,岂不更加内向?所以说,想改变内向的性格,就要学会接受朋友,并学着自动寻找朋友。
6、多学习与他人相处
通过学习不仅学会与人如何相处,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而且由于学习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很容易的找到共同的话题,使人觉得你很容易相处,从而提高交往的融洽度。
7、 不要要求别人完美
很多人对所有人带着一种极度挑剔的眼神,别人一点一滴也不能出错,就算做得很好也会挑出毛病来,总之别人就是不行,怎么都不行。这样的人群,没有人愿意靠近他们,所以他们就不会拥有朋友,不管在哪儿,人群都会冷落他,他也永远自己一个人。时间久了,这样的人就算不内向,也会走上孤僻的路,而孤僻,则是内向性格最大的养成原因。
8、 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聚会、运动、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既可以在活动中带来快乐,也可以在活动中找到自信,更可以结交各个方面的朋友,从而形成改变内向性格的良性循环。
9、能够很虚心的接受意见
一般内向的人内心都比较固执,你可以看一看,在我们身边有些平日不太说话,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是非常非常的固执己见,他们听不进去任何人都意见或者建议,只认准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就是对的,所以这样的人群我们几乎不愿意很深的去交往。性格内向的人想要改变性格,那就必须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最起码要学会倾听和尝试,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和别人走在一起,并且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10、 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
不管男女,你都没有内向的“权利”。而此时一直在家,每天就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现在是能不和别人说话就不说话,能避免和别人打交道就极力避免。这很好的说明,一个人想要改变内向的性格,那绝对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
11、学着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
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人一旦认准谁是自己的朋友,而那位朋友也不反感他,那么这类人群就会很重视那份友情,和别人发展友情的可能则几乎是零,因为性格内向的人轻易不接受也不会轻易相信别人。而越是这样,性格就会越发内向,他只会和自己唯一的那个朋友来往,更是会拒绝他人。所以说,想要改变内向的性格,也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并尝试着去交流甚至做朋友。
如何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
主动学会交际技巧,有技巧的和他人交流能够慢慢学会与人交流的能力,逐渐改善内向性格。
敞开心怀放开自我,内向的人大多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只要逐渐敞开心怀转变为倾诉者就能改变自己的内向,比如主动帮助他人。
尝试用新的方式生活,改变一成不变的的生活方式往往能够影响自己的性格。
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总把负面情绪表现的明显,这样会给自己造成心理暗示。
不过度解读他人内心,过度解读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莫须有的负面情绪使自己封闭起来。
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做自己,大方得体的展现自己。可以在学校参加一些歌唱比赛。
说说我由内向变外向的方法吧!
1、锻炼口才:多看点笑话、故事、新闻等你感兴趣的东西。把内容背下来,和你的好友或亲人分享。
2、交往要从简单到困难:首先多联系自己已有的朋友。再多与同岗位的同事聊天,再尝试与上司、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再尝试与老客户成为朋友,尝试联系以前的老同学。。。最后才考虑认识陌生人。不过要注意哦,同事变朋友容易,但变好友的几率很低的,毕竟你是去打工挣钱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3、多一些兴趣爱好:多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有钱的话可以参加比如旅游、自驾游、骑行,在q群里参加集体活动。没钱的话,可以在网上学学唱歌、跳舞、英语等。实在是穷,你可以去福利院做免费义工,也能认识新朋友的。
4、说话声音要大一点,别怕说错,每个人都是害怕的,我主持七百人的大会时,腿也哆嗦,我面试员工时也害怕说错话。
5、多与家人交流:以前我很怕和父母说话,现在不怕,就算我爸现在还是经常骂我,但我会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跟他说,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多听多说,才发现原来父母很爱我。所以现在我自己有老公小孩,我也把他们当好朋友,我经常和老公聊网上的新闻、游戏,和小孩一起玩玩具。
性格太内向的人确实不适合这个社会,如果你想有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必须强行改变。
手机打字很辛苦,只是想帮助和你我一样性格内向的朋友。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sx/1wd127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