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都不明确,在任何文献里宋太祖的死,估计都得打一个问号。因为宋太祖究竟怎么死的,相关的文献资料是没有任何记录的,推测他因何而死,只能是猜测,而且这个猜测,受到了各种各样资料的干扰,导致越猜越奇怪。
从整个过程来看,确实宋太祖被宋太宗杀死的概率是有,但是没有证据。不过,宋家也有家族病,宋太祖爱喝酒,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宋太祖猝死,并不好说。
我个人倾向于是病逝,而且是遗传精神病的可能性非常大。宋的皇帝中患有疾病的皇帝非常多,南北宋所有皇帝加起来有16个,其中患有疾病历史的,北宋有仁宗,英宗,哲宗,钦宗,南宋有高宗,光宗,宁宗,度宗,其中仁宗是生的儿子早夭,高宗是无生育能力,钦宗晚期得的是精神疾病,而其他皇帝也都有精神上的问题。如此看,宋朝几乎有一半的皇帝都患有疾病,其中南宋皇帝患精神疾病者居多。
把宋太祖放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去评价,他其实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牛逼轰轰的人物,人格魅力在皇帝里也是数一数二,当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宋太祖也是一个比较有人格魅力的皇帝,首先他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武林高手,所以传奇故事比较多。另一个宋太祖是一个人格很完美的君主,中国古代的皇帝比较典型的特点就是刻薄,汉、唐、明都有这样特点,汉高祖、明太祖喜欢杀功臣这不必说,汉武帝对大臣也极严酷,堂堂太史公被宫刑,唐太宗杀兄弟子侄也不必说,最不能忍的就是强取弟媳,一般来说都是霸占妾,唐太宗直接霸占弟弟的正妻,还生了娃,唐玄宗直接霸占儿媳,简直和北齐有一拼,北齐被称为禽兽王朝。再看看宋太祖,对亲人尤其对弟弟好得不得了,对亲戚也好,对大臣也好,对老百姓也好,是个老好人皇帝,所以人格上,宋太祖是比较完美的皇帝。
好人哪,很帅,很强悍勇猛
公元927年2月,赵匡胤出生在今河北涿县的一个官宦世家。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父亲赵弘殷任后唐铁骑第一军指挥使。
949年,22岁的赵匡胤离开家,投到枢密使郭威手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959年正月,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7岁的太子柴宗训继位。小皇上没有威信,更无法掌控局势。于是,赵匡胤抓住时机,与赵普、石首信等策划了“陈桥兵变”。
960年正月,北汉联合契丹,即辽,共同南犯。赵匡胤奉命抵抗。军队驻扎在距汴京北20里的陈桥,赵匡胤的手下在这里发动了“陈桥兵变”,赵匡胤顺利夺取了,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赵匡胤深知自己得天下是靠的“陈桥兵变”,因此,他害怕黄袍加身的故事会再次上演。于是,在一次宴会上,宋太祖利用巧计,使大将主动交出手中的兵权,历史上将此次事件称为“杯酒释兵权”。之后,他还将禁军中的统兵权与发兵权相分离,将大权完全控制在皇帝手中。他又削弱宰相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政权,国内政权稳固之后。宋太祖就开始着眼整个中国。他针对北强南弱的特点。为避免与强大的辽国争雄,与宰相赵普商议,采用“先南后北”的战略。
宋太祖统一天下,不仅靠武力,更靠攻心。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敌人,都是一样仁爱。他每次领兵打仗。都再三叮咛要安民而不要掳掠,反对滥杀无辜,安定和统一是他战争唯一的目的。宋太祖的宽仁厚爱。使他赢得了百姓和一大批义士的拥护,为他统一全国创造了良好的“人和”条件。最终用了13年的时间,统一了除北汉外的所有地区,基本上使中国恢复了完整的版图。
976年,宋太祖于万岁殿暴死,其死因至今不明。
《中国帝王奇闻趣事》仁慈皇帝杯酒释兵权——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虽说抢了柴荣的后周,在后周强盛的国力基础上建立宋朝,但赵匡胤依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创者具有超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宽仁大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是个标准的好皇帝。而且他结束了安史之乱后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又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时代。
前文我们说过,高平之战中周世宗柴荣一马当先,冲入敌军,逆转战场局势,最终大胜北汉。但你不知道柴荣冲出去后紧随其后的便是赵匡胤。时为执掌禁军的赵匡胤稳住周军,一起冲锋。大胜北汉,赵匡胤功不可没,此战后赵匡胤便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后来赵匡胤跟随柴荣南征北战,立功无数。依靠自己的能力,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又升为定国军节度使,后改任忠武军节度使。柴荣去世前又任命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这个官很大,手握重兵。柴荣去世后,七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再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的官位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但柴荣死了,赵匡胤的偶像死了,赵匡胤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既然唯一一个比自己还优秀的人死了,那他这个优秀男人怎能不坐拥天下呢。
公元960年,赵匡胤派人发布假消息: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赵匡胤领兵迎战,到陈桥驿时,士兵突然兵变,给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披上黄袍,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是仁慈的,黄袍加身后便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太后和小皇帝不得侵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一般来说抢了别人的皇位必然要斩草除根的,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但赵匡胤却放过了柴氏家族。赵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给子孙的遗言,宋朝历任皇帝即位是才能拜读这份遗训。其他人都不得而知石碑上的内容,直到后来金朝打败宋朝时,占领皇宫才发现石碑上刻有三条内容: 1、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罪,纵有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2、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3、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jí)之。
所以你看《水浒传》时,柴大官人柴进敢收留各种罪犯,就是因为他是柴荣的后代,有赵匡胤的祖训罩着。这也许是赵匡胤对一手提拔自己的柴荣最合适的补偿。
同时赵匡胤建宋后,对其他几个投降归顺的国家君主:后蜀主孟昶、南汉后主刘伥、荆南国主高继冲、南唐后主李煜也都仁至义尽,给以优待,并享公侯爵位。
赵匡胤的仁慈最佳的体现当然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深知酒桌上面好办事,请来高级军官们一起来喝酒。自己假装喝醉,威胁、利诱双管齐下,让军官们乖乖交出手里的兵权。与汉高祖与明太祖大杀功臣相比,赵匡胤实在是太仁慈了。最终军官们主动兵权,赵匡胤也给了他们优厚的退休金。
虽然赵匡胤没有趁着柴荣打下的丰厚家底收复对中原至关重要的燕云十六州,虽然赵匡胤没有开创出举世闻名的盛世时代,但是他依旧时大宋王朝的缔造者,他以他那完美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
赵匡胤,他是伟大的!
历史人物之宋太祖赵匡胤 :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即赵匡胤。
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少时骁勇异常,擅长骑马、射箭。在后唐作战时有功,深得唐庄宗信赖,后汉时官拜护圣军都指挥使。
后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后汉建立后周。赵弘殷又在郭威和周世宗柴荣手下效力,先后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统率禁兵。
宋太祖赵匡胤是赵弘殷的第二个儿子,但骑马、射箭的本劣诩在其父之上。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招兵买马时,他投至麾下谋了一个职位。
郭威建立后周,赵匡胤积功升任定国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与父亲赵弘殷一同统领禁兵。周世宗临终时,拜他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周恭帝即位后,改任他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第二年,在率军北上抵御北汉途中,赵匡胤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因归德军为古宋国的疆域,又是宋州,赵匡胤就以宋为国号,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从此开始了赵姓三百余年的统治天下的历史,他即是宋太祖。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为彻底结束唐末五代的割据局面,他采取了很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有益的借鉴。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光义依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光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光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不过,关于光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光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光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光义趁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由此可知,赵光义趁夜黑无人,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觊觎已久的花蕊夫人,谁知赵匡胤突然醒来发觉了,也许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光义,可是因为病体虚弱,体力不足,未砍中赵光义。赵光义觉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预料到自己将会死得很惨,于是一狠心便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然后慌忙逃回府中。宋太祖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不过十分清楚的是,赵匡胤之死与其弟赵光义当夜在皇宫内院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个疑案,也有一些人为赵光义开脱罪责,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道:“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过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呆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
但是,自从赵光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公元979年被迫,次子德芳又于公元981年无故而死来看,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戕兄夺位”的嫌疑。
生平:
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从这段评语来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爱读书。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3月21日,地点是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
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后周世宗),赵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於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於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这是历代皇帝中较少见的。
九七六年,赵匡胤崩,关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按常理推论,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杜太后降下钧旨以后,赵匡胤已命赵普拟了传位诏书,并「藏之金匮」,赵光义是笃定要继兄位登大宝的,根本没有必要要搞谋杀。”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之谜的传说: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一是赵匡胤死时的“烛光斧影”。
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
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三是“金匮之盟”的真伪。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德昭14岁了。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之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还有一些疑点,也使人们对赵光义有非议。
赵光义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己“正名”。
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逼杀赵匡胤的长子德昭(当时已30岁),赵匡胤幼子德芳(仅26岁)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里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传位的事。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187年了。
这恰恰说明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yy/4b8127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