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是什么?
一次偶然发现,引出千古传说;
一块奇特肉团,
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它长生不老,
有人说它太岁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请收看《走近科学》――破解太岁之谜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色彩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但是为什么又把它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这和陕西周至发现的“不明生物体”似乎一样,具有自生自长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它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但是在陕西周至县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却再次把人们与肉灵芝联系在了一起。
采访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副院长 米家烈:古代的肉灵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纲目上它描述的比较详细一些,我去看的时候 它的形状就是像描述的,它的这个黄的像紫金,这个切起来就像一块肉,那个紫金你看起来就像那个紫金颜色又发黄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还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个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发展,发育这个过程中留下的一个痕迹都比较很清楚,那个手摸到上头光光的,而且摸下来还一点黏度感,就好像咱们那种椒盐蛋白那个在上面出现的那种现象,感觉到非常的宝贵,我也没敢用手很有劲的去摸,就轻轻地看了一下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宝贝,我可以断定地说它就是肉灵芝。
米家烈的说法源自《本草纲目》对肉灵芝的描述。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于长生不老心存幻想。哪怕是英明如秦始皇,也在晚年时为了长生不老而方士,并且派遣徐福装着满船物资,和三千童男童女去往南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
还有被后世帝王视为榜样的李世民,到了晚年时也不免落此俗套。当然,最后的结果都是让他们失望的。但是几千年来,民间对于那些有着长生不老功效的“神物”却总是有着许多的传说,比如关于“太岁”。
提到“太岁”,大家的第一个印象一定是那句俗语--太岁头上动土。近些年来,不断有民间传闻、新闻报道,全国各地从土里挖出了各种被称为“太岁”的不明“生物体”。那么,当初让央视十套耗费大量精力报道的“太岁”,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那句俗语--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古时候,人们称木星为岁星。人们发现,木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2年,人们使用木星行经的位置来纪年,这就是所谓的“岁星纪年法”。
后来人们有了更加精准地发现,原来木星公转的周期并非12年整,而是11.86年。一年两年的或许误差不大,但是放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来研究,这个误差就会被放大了,因为每85.7年木星的实际运行就要比纪年法多处一年的位置。怎么办呢?人们给出了太岁的概念。
太岁实际上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岁星,作用是为了代替岁星进行严格的纪年,由此人们才有了更加严谨的“太岁纪年法”。
这种纪年方法人们一直使用到了东汉后期,直到人们发现它依然不能满足更加精准的纪年需求才被取代。可是,太岁在古代已经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力,在领域,太岁已经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时候,人们将太岁视为天帝和君主的象征。为了表示尊卑有别,古人必须要避开太岁所处的方向。由于人们为太岁赋予了过于神圣的色彩,逐渐太岁也就成为主祸福的神明。
古人不管是祈求风调雨顺,还是战争发动之前,甚至民间的婚丧嫁娶等等,都必须要避开太岁行经之处,这是为了避免引起灾祸,而“太岁头上不可动土”的俗语,也就是引申于此。
渐渐地,太岁有了更加深化的象征。古人认为,太岁行经之处,在哪个方向上一定会出现太岁的肉身。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古人把从土里挖出来的肉状物视为太岁,它们也被叫做“肉芝”、“肉灵芝”、“封”等名词,在许多古籍当中均有记载。
在《本草纲目》当中,李时珍对太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李时珍记载说,太岁形态像肉一般,颜色为黑色,有肚子但是没有嘴巴和眼睛。
李时珍将太岁划归到可以食用的一类,与鱼虫等一处。在许多古籍中,太岁更被神话为神圣之物,只要吃了一点,就可以长生不老。
至于太岁究竟是什么?至今为止,科学家们依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我们目前为之可以知道的,就是太岁实际上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物体。
至于对太岁的认识,或许是出于古籍中的引导,或者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固有观念,我们总是主观地认为太岁是一种有生命的物种。然而究竟如何?至今科学家依然没有定论。
太岁究竟能不能吃呢?在1992年8月,陕西周至县渭河有村民打捞出了一个重达20公斤的不明生物体。经过专家与古籍中进行的比照,人们发现这就是传闻中的“太岁”。
当时有村民用油煎炸食用,这说明太岁是可以吃的。至于其他的方面,我们也希望科学家能够尽快给出答案,为我们揭晓谜底。
它是最古老的物种,有特强的再生能力,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中国有句俗语,“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要永远统治天下,便找到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太岁”,学名就叫“肉灵芝”。同时,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以及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太岁”的记载。那么,太岁究竟为何物?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内蒙一农民家有块类似肉团的不明软物,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不是动物但手感和肉一样;它不是植物,却能够在土里生长;它不是菌物但生长习性却和微生物十分相似;它夏天不会因气温高而腐烂,冬天也不会因温度低下而僵硬;它身上的“伤口”能够自动愈合,它无异味且在不断地长大……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现在,这个疑似太岁的不明软物的样品正躺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里接受身份鉴定。太岁之谜,或许不久将在广州被解开。
《广州日报》供稿
无意捡来个“怪物”
经过多番努力,日前,记者终于拨通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农民张永平家的电话,张永平是发现这个“太岁”的人并因此成了它的主人。
张永平介绍说,自己是在2004年4月份发现这个“怪物”(由于红旗村村民都不知道这个不明软物是何物,故称之为“怪物”)的。当时,他在村子一个崖边用推土机推土时突然发现,土堆中冒出来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起初以为是一块石头,但用手搬动时才感觉它更像一块骨头胶。张永平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用车把这个不明物体搬回家。照张永平的说法,他当时想把它带回家用作压缸石。
等到张永平家准备腌菜的时候,他才再次想起来这个不明物体。于是,张永平用清水对这个不明物体进行了清洗。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怪物”经过清洗后变得柔软起来,用手摸感觉滑黏而有弹性。张永平仔细打量,这才看清楚这个“怪物”的真实面目:它呈灰褐色,像是一块凝玉。
中大实验室研究紧张进行
据张永平说,内蒙古《北方新报》的记者辛一多次来张家想帮忙弄清这个“怪物”的真实身份。他们上个月小心翼翼地用刀子割下了两小片样品,并将样品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由该院施苏华教授及其研究生邓书林为其做身份鉴定。然而过了两天之后,重新被放回到水盆里的这个“怪物”身上刀割的痕迹慢慢消失了,又恢复了原来的外貌。
当内蒙农民张永平的太岁样品被邮寄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该院施苏华教授和她的研究生邓书林立即着手对其进行身份鉴定。
据邓书林称,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对这个疑似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太岁之谜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
邓书林介绍说,内蒙农民张永平之所以把样品送到广州,是因为这个研究项目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组织的,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邱声祥博士进行太岁研究的合作伙伴。
-专家看法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一种活的生物体
董兆麟,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工程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多年来一直在对太岁进行跟踪研究。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就他看到的照片以及媒体此前的报道,张永平家的这个不明“怪物”极有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太岁。董教授说:“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肯定的是,太岁的主要成分是大型粘菌复合体。”
董兆麟教授认为,从他们目前掌握的研究结果看,太岁在三个方面有重大开发价值:由于其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性物质,在食品添加剂、无公害食品开发、食品防腐剂领域有重大开发价值;太岁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极强,体内含有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因此在保健品方面也有开发价值;太岁通过吸收有机质和腐殖质可以自身复制,在医药方面尤其是消化系统方面有重大科研价值。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陕西周至县这个太岁的发现,当年在国内外曾经引起极大的轰动。专家将其命名为“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认为它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世界罕见。该“粘菌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杨教授认为,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真菌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
中国有句俗语,“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要永远统治天下,便找到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太岁”,学名就叫“肉灵芝”。同时,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以及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太岁”的记载。那么,太岁究竟为何物?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内蒙一农民家有块类似肉团的不明软物,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不是动物但手感和肉一样;它不是植物,却能够在土里生长;它不是菌物但生长习性却和微生物十分相似;它夏天不会因气温高而腐烂,冬天也不会因温度低下而僵硬;它身上的“伤口”能够自动愈合,它无异味且在不断地长大……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现在,这个疑似太岁的不明软物的样品正躺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里接受身份鉴定。
麻烦采纳,谢谢!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于长生不老心存幻想。哪怕是英明如秦始皇,也在晚年时为了长生不老而方士,并且派遣徐福装着满船物资,和三千童男童女去往南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
还有被后世帝王视为榜样的李世民,到了晚年时也不免落此俗套。当然,最后的结果都是让他们失望的。但是几千年来,民间对于那些有着长生不老功效的“神物”却总是有着许多的传说,比如关于“太岁”。
提到“太岁”,大家的第一个印象一定是那句俗语--太岁头上动土。近些年来,不断有民间传闻、新闻报道,全国各地从土里挖出了各种被称为“太岁”的不明“生物体”。那么,当初让央视十套耗费大量精力报道的“太岁”,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那句俗语--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古时候,人们称木星为岁星。人们发现,木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2年,人们使用木星行经的位置来纪年,这就是所谓的“岁星纪年法”。
后来人们有了更加精准地发现,原来木星公转的周期并非12年整,而是11.86年。一年两年的或许误差不大,但是放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来研究,这个误差就会被放大了,因为每85.7年木星的实际运行就要比纪年法多处一年的位置。怎么办呢?人们给出了太岁的概念。
太岁实际上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岁星,作用是为了代替岁星进行严格的纪年,由此人们才有了更加严谨的“太岁纪年法”。
这种纪年方法人们一直使用到了东汉后期,直到人们发现它依然不能满足更加精准的纪年需求才被取代。可是,太岁在古代已经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力,在领域,太岁已经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时候,人们将太岁视为天帝和君主的象征。为了表示尊卑有别,古人必须要避开太岁所处的方向。由于人们为太岁赋予了过于神圣的色彩,逐渐太岁也就成为主祸福的神明。
古人不管是祈求风调雨顺,还是战争发动之前,甚至民间的婚丧嫁娶等等,都必须要避开太岁行经之处,这是为了避免引起灾祸,而“太岁头上不可动土”的俗语,也就是引申于此。
渐渐地,太岁有了更加深化的象征。古人认为,太岁行经之处,在哪个方向上一定会出现太岁的肉身。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古人把从土里挖出来的肉状物视为太岁,它们也被叫做“肉芝”、“肉灵芝”、“封”等名词,在许多古籍当中均有记载。
在《本草纲目》当中,李时珍对太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李时珍记载说,太岁形态像肉一般,颜色为黑色,有肚子但是没有嘴巴和眼睛。
李时珍将太岁划归到可以食用的一类,与鱼虫等一处。在许多古籍中,太岁更被神话为神圣之物,只要吃了一点,就可以长生不老。
至于太岁究竟是什么?至今为止,科学家们依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我们目前为之可以知道的,就是太岁实际上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物体。
至于对太岁的认识,或许是出于古籍中的引导,或者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固有观念,我们总是主观地认为太岁是一种有生命的物种。然而究竟如何?至今科学家依然没有定论。
太岁究竟能不能吃呢?在1992年8月,陕西周至县渭河有村民打捞出了一个重达20公斤的不明生物体。经过专家与古籍中进行的比照,人们发现这就是传闻中的“太岁”。
当时有村民用油煎炸食用,这说明太岁是可以吃的。至于其他的方面,我们也希望科学家能够尽快给出答案,为我们揭晓谜底。
太岁是一种活物,它是生长在地下的,地面上是捡不到太岁的qui te amo。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yy/4g7122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