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五行的特性比拟脏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学中将人体五脏分别归属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点。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火有温热向上的特点。心属火,心阳具有温煦推动血脉运行的特性。
金具有清肃之性。肺属金,肺具有清肃下降的特点。
水具有滋润的特点。肾属水,肾为水脏,主藏精,精是滋养人体的最根本的营养物质。
土具有长养的特点。脾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二)以事物的五行归属构成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结构
以事物的五行归属方法,将天、地、人的所有事物系统归纳、联系起来,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这种联系在《内经》的一些篇章中均有阐述。以肝为例,《素问金匾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按照这种归类,以肝脏为中心,在人体与之相关联的有胆、筋、目等,在自然界与之相关联的有东方、春天以及酸味等。
(三)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分属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样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用五行生克来加以说明。如肺与肾的关系,可以用金生水来表述;肝与脾的关系可以用木克土来表述;脾与肺的关系可以用土生金来表述,等等。这样就体现了五脏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达到五脏功能的平衡。
如果这种生克关系失常,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可用来解释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解释五脏传变关系时常用“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例如肾属水,肝属木,是水生木的关系,肾为母,肝为子,肾病及肝,是母病传子,称为“水不涵木”。再如肝属木,心属火,是木生火的关系,肝为母,心为子,心病及肝,是子病及母,常见于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或心火旺盛,引动肝火等证。
再如肝与脾的关系是木克土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肝疏泄条达以助脾运,当肝气过盛,对脾过分克伐,就会出现肝木乘脾土的情况,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又如肺属金,肝属木,是金克木的关系,倘若肝气过盛,肺金无力制约肝木,反被肝克,是“木侮金”。这样一来,我们在临床上解释脏腑疾病的传变关系就显得自如多了。
(四)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分析
按照五行学说的理论和对自然界乃至人体的五行归类,中医还这样认为:五脏应四时。
即春天多发肝病,夏天多发心病,长夏多发脾病,秋天多发肺病,冬天多发肾病。
脉应四时,即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毛,冬脉石。此外,五色诊也有相应的分属关系,如肝色青,心色赤,肺色白,脾色黄,肾色黑等。因此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五行的归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
(五)用于临床治疗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脏腑之间会发生传变,如“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等,因此在治疗时,可以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传变。如肝脏有病,知道肝病常常可传到脾脏,故在治疗时先健脾护胃,脾胃不弱,则不易传变。
中医在确定治则治法时,也常常根据五行生克关系,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的方法。如肺脏有病,采用补脾的方法,称为“培土生金”,是“虚则补其母”;再如,用清泻心火法治疗肝气旺盛,则是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而确立的。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五行学说不仅可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
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以五行的特性及其生克规律来论述的。而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相互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五行的特性并不能说明五脏的所有功能,而五行的生克关系也难以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不仅能用于医学上面的研究,也是能用来研究一个人的性格的,是不是觉得五行学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行学说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性格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温和、博爱、有恻隐之心,乐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长、举止潇洒,头发浓密光亮、活泼、积极、上进心强。四柱中木太过为忌,则为固执、偏激、不及者懦弱、娇妒、忘恩负义、冷酷。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闪烁,积极上进,谦恭有礼,注重仪表,热情豪迈,坦诚友好。四柱中火太过为忌者,面红声燥,性情急躁,容易冲动,逞强好胜,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额,妄言是非,奸诈嫉妒,有始无终。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四柱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幷蓄。四柱中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果断,不畏 *** ,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四柱金太过为忌者,作事鲁莽、有勇无谋,好斗贪婪,不仁不义,不及者优柔寡断,贪淫好杀,苟刻狠毒。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执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头脑灵活,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应变力强语言伶俐。四柱中水太过为忌者,贪婪淫欲,诡计多端,言语激进,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为人反复无常,胆小无谋,心胸狭窄。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络。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络的统一性。
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的人还: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认识世界、解释宇宙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代的系统论与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现在较为公认的是五行源自四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以木之生发特性, 概括春天温暖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生机勃发的物候特点;以火的炎热向上的特性,来概括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长大茂盛的物候特点;以土的长养万物,来概括长夏之季湿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秀实的物候特点;以金的沉降清肃特性,来概括秋天凉燥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收敛凋零的物候特点;以水善于渗下滋润的特性,来概括冬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闭藏的物候特点。春,夏,长夏,秋,冬。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五种。
(二)五行的特性与归类
1.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春温。
(2)火曰炎上。夏热。
(3)土爰稼穑。长夏湿。
(4)金曰从革。秋凉。
(5)水曰润下。冬寒。
2. 五行属性的归类
(1)归类方法。
一是取向比类法,即从事物的形象或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与五行的特性相比较,然后将其归属于五行中某一行的方法。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央属土。
二是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五行归属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属木,而肝和胆相表里,在形体上与筋关系最密切,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胆筋目爪在五行均属于木。
(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的方位、时间的季节、人体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形成了联系人起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之间的关系
1.五行的生克制化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制化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即生中有制。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即克中寓生。
2.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
(1)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又名“倍克”。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木盛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3)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如水为木之母,若水亏不足,无力生木,则导致木行亏虚,出现水竭木枯,母子俱虚。子病及母,如心为肝之子,心血不足引起肝血亏虚,导致心肝血虚。母子俱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子俱实,如心肝火旺。二是母子俱虚,如肝肾阴虚。
(二)中土五行模式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央,木火金水位于四方的五行模式,是突出土生万物、土控四行的作用。中土五行模式,源于古人对方位与季节认识的“河图”,木位于东方,应春季。金居于西方,应秋季。水位于北方,应冬季。火居南方,应夏季。土居中央,应四时。
1.中土调控木火金水四行。
土位中央,能生万物,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基础。中央土,对四时气化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
2.木与金火水之间关系密切。
脾居中央,肝心肺肾居四旁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肝生心,也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促进心主血脉的功能。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肝克脾,也就是木克土,肝主疏泄能调节脾主运化,防止脾气壅滞。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说明五脏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春夏长夏秋冬,有风暑湿燥寒,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春季多发肝病,夏季多发心病,长夏季多湿病,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肾病。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有母脏传至子脏,如肾为肝之母,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而见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与相侮传变。如肝气乘脾,脾虚肝盛,肝火犯肺,肺虚肝侮。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由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通过五行连接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病变的五行属性来判断疾病所属的脏腑。在四诊方面,经常根据面部五色,口中五味及患者的脉象不同,推测疾病所属的脏腑。例如,面红口苦,脉数,多为心火。如果面色萎黄,口中甜腻,脉象濡缓,为脾虚之症。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1.阐释中药性质
药物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通过五行的联络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例如石膏桑白皮色白入肺经,宜清泻肺热。朱砂丹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或者活血养血。
2.控制疾病传变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与传变的规律,临证应当根据其传变规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治疗原则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适应于母子俱虚证。实则泻其子,适用于母子俱实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补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2) 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为抑强与扶弱。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4.指导针灸治疗及精神疗法
(1)指导针灸疗法,在针灸治疗中,古人将手足12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根据其特点不同与五行相配属,然后根据病情不同运用五行的生克规律,选择不同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治疗肝血不足,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则需补肝经合穴(水穴)曲泉或补肾经合穴(水穴)阴谷,以达到泻实补虚,恢复脏腑正常功能。
(2)指导精神治疗,由于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怒喜思悲恐五志相配属。 临床上可以通过五志相胜关系治疗相应疾病。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即金克木。 喜伤心,恐胜喜,即水克火。
提起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基础理论txt有吗?包含气一元论学说五行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您好!中医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以五种物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协调平衡的。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也是我国古代唯物辨证观的主要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的缺陷。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中医所说的五行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对应的脏腑!
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主要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它由我国独创,产生于我国古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中医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带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试题。
古代独创的医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独特的理论体系,卓有成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还有在外科、免疫、养生保健及专业著作方面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中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
中医药学体系是以我国古代盛行的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其间的关系,并将生理、病理、诊断、用药、治疗、预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观念和独特的理论,作为医药学的基础。
这一学说的内容包括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基础的生理、病理学;以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断,以、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归纳治疗的一整套临床诊断和辨证施治的治疗学。脏腑与解剖的相同之处。
以寒、热、温、凉“四气”和酸、甘、苦、辛、咸“五味”来概括药物性能的药物学。中医基础理论顺口溜。
以“君臣佐使”、“七情和合”进行药物配伍的方剂学;以经络、腧穴学说为主要内容的针灸治疗学。
此外还有推拿、、导引等独特的治疗方法。
生命中总有几个日子最珍惜,心底里总有几个朋友难忘记。从细雨飘洒的春天,到瑞雪纷飞的冬季。虽不能时时相聚,却常常在心中想起。遥祝天天快乐!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五行学说是什么?要详细!别说只是金木水火土!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的基本概念。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中医五行基础知识。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五行学说的缺陷。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生理功能。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中医基础知识讲解。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学说各自的缺陷。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木,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本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就学说的缺陷。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中医药学基础五行学说。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中医汤头歌诀顺口溜。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五行学说问题。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中国网http://www..com/s?wd=%B5%C0%BD%CC
你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就是与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相关内容,是关于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的分享。看完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认识世界、解释宇宙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代的系统论与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现在较为公认的是五行源自四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以木之生发特性, 概括春天温暖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生机勃发的物候特点;以火的炎热向上的特性,来概括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长大茂盛的物候特点;以土的长养万物,来概括长夏之季湿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秀实的物候特点;以金的沉降清肃特性,来概括秋天凉燥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收敛凋零的物候特点;以水善于渗下滋润的特性,来概括冬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闭藏的物候特点。春,夏,长夏,秋,冬。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五种。
(二)五行的特性与归类
1.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春温。
(2)火曰炎上。夏热。
(3)土爰稼穑。长夏湿。
(4)金曰从革。秋凉。
(5)水曰润下。冬寒。
2. 五行属性的归类
(1)归类方法。
一是取向比类法,即从事物的形象或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与五行的特性相比较,然后将其归属于五行中某一行的方法。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央属土。
二是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五行归属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属木,而肝和胆相表里,在形体上与筋关系最密切,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胆筋目爪在五行均属于木。
(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的方位、时间的季节、人体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形成了联系人起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之间的关系
1.五行的生克制化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制化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即生中有制。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即克中寓生。
2.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
(1)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又名“倍克”。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木盛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3)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如水为木之母,若水亏不足,无力生木,则导致木行亏虚,出现水竭木枯,母子俱虚。子病及母,如心为肝之子,心血不足引起肝血亏虚,导致心肝血虚。母子俱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子俱实,如心肝火旺。二是母子俱虚,如肝肾阴虚。
(二)中土五行模式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央,木火金水位于四方的五行模式,是突出土生万物、土控四行的作用。中土五行模式,源于古人对方位与季节认识的“河图”,木位于东方,应春季。金居于西方,应秋季。水位于北方,应冬季。火居南方,应夏季。土居中央,应四时。
1.中土调控木火金水四行。
土位中央,能生万物,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基础。中央土,对四时气化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
2.木与金火水之间关系密切。
脾居中央,肝心肺肾居四旁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肝生心,也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促进心主血脉的功能。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肝克脾,也就是木克土,肝主疏泄能调节脾主运化,防止脾气壅滞。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说明五脏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春夏长夏秋冬,有风暑湿燥寒,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春季多发肝病,夏季多发心病,长夏季多湿病,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肾病。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有母脏传至子脏,如肾为肝之母,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而见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与相侮传变。如肝气乘脾,脾虚肝盛,肝火犯肺,肺虚肝侮。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由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通过五行连接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病变的五行属性来判断疾病所属的脏腑。在四诊方面,经常根据面部五色,口中五味及患者的脉象不同,推测疾病所属的脏腑。例如,面红口苦,脉数,多为心火。如果面色萎黄,口中甜腻,脉象濡缓,为脾虚之症。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1.阐释中药性质
药物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通过五行的联络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例如石膏桑白皮色白入肺经,宜清泻肺热。朱砂丹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或者活血养血。
2.控制疾病传变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与传变的规律,临证应当根据其传变规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治疗原则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适应于母子俱虚证。实则泻其子,适用于母子俱实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补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2) 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为抑强与扶弱。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4.指导针灸治疗及精神疗法
(1)指导针灸疗法,在针灸治疗中,古人将手足12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根据其特点不同与五行相配属,然后根据病情不同运用五行的生克规律,选择不同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治疗肝血不足,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则需补肝经合穴(水穴)曲泉或补肾经合穴(水穴)阴谷,以达到泻实补虚,恢复脏腑正常功能。
(2)指导精神治疗,由于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怒喜思悲恐五志相配属。 临床上可以通过五志相胜关系治疗相应疾病。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即金克木。 喜伤心,恐胜喜,即水克火。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yy/4mk122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