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马道 > 姻缘 > 司马懿写的八字,司马懿的八字命理

司马懿写的八字,司马懿的八字命理

  • adminadmin
  • 姻缘
  • 4

内容导航:
  • 司马懿写过的诗句
  • 旧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房子中个匾,匾上八个字是什么
  • 生辰八字如何计算
  • 司马懿临终时对他的儿子的八个字
  • 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现代的八字算命也为什么能算那么准
  • 诸葛亮病逝何处 其正墓葬在哪里?
  • Q1:司马懿写过的诗句

    1. 关于写司马懿的诗句(描写司马懿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写司马懿的诗句(描写司马懿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司马懿”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司马懿”的诗句有以下:

    1、“有雄豪志”“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是曹孟德对于司马懿的评价- =。

    2、“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这些都是房玄龄对他的评价。

    3、“所向无前”这是孙权对于司马懿用兵的评价。

    4、“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曹植的评价。

    杨俊曾说:“此非常之人也。”

    5、“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这是文钦的评价。

    6、“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崔琰的评价。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搜狗问问[引用时间2024-12-21]
    2.求几个赞美司马懿的诗词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这是三国演义中描述司马懿的诗。

    “有雄豪志”“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是曹孟德对于司马懿的评价- =。

    “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这些都是房玄龄对他的评价。

    “所向无前”这是孙权对于司马懿用兵的评价。

    “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曹植的评价。

    杨俊曾说:“此非常之人也。”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这是文钦的评价。

    “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崔琰的评价。

    这是我查的,你也可以百度一下。司马懿的百度百科上很齐全。
    3.司马懿的诗句
    司马懿,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辅佐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君王,他一生小心谨慎,死后二十年,司马懿的儿孙平定了天下。

    即使不太了解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司马懿,他的文采不如曹氏父子,但是他却有一首流传下来的诗,这首诗的霸气和智慧,完全是司马懿本身的象征。这首诗的名字叫《讌饮诗》,也可称为《征辽东》。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逢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细细品读这一首诗,最重要的一句,也就是诗眼,就是这句“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相较于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的霸气可谓是更胜一筹。先讲一下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那时候正是曹睿魏明帝时期,也就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此时辽东的公孙渊却公然称帝,同时还勾结了孙权。

    于是曹睿请司马懿帮忙搞定。司马懿于是率领大军出征,路过温县老家,喝酒助兴,于是写下这首诗。

    司马懿如此雄才大略,难道就没有统一天下的决心吗?要说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一辈子小心谨慎,相当的低调,就好比最后一句“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意思是等我有幸帮皇帝完成大业,就告老还乡,任凭皇帝您的处置。如此份谦卑乖巧,让那些怀疑司马懿谋逆的人,也无话可说。

    直到曹睿临死,将未来的小皇帝曹芳又托付给司马懿的时候,曹魏那帮人就真正成了司马懿手中的玩偶,他也就无所畏惧了。
    4.关于司马懿的生平和诗句,越多越好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5.司马懿写过哪些诗
    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和种种猜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宣帝纪》)!这是古代贬低司马氏虚假言论,在两晋时期有严格的避讳礼节,甚至不在儿子面前说他先人的名讳,裴松之在诸葛亮传中评论:“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王导是君子,会劝导晋明帝效仿先人的仁义,他谈论司马懿父子的过错是不可能的,况且司马懿父子在曹爽、高贵乡公事件中没有罪过。唐太宗李世民曾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

    原文如下: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

    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

    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

    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

    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

    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

    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

    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因为《三国志》出自晋朝,陈寿出于需要必须要使司马氏成为正义的一方,所以单凭《三国志》不能得出司马懿忠心的结论,以上的资料仅供参考,并非结论。

    按:陈寿的作品属于私人撰写,在当时也被认为比官方的《魏书》更真实,书中没有以晋朝和司马氏为主体,不存在为司马氏歌功颂德的内容,许多司马氏活动的重要内容都没有记载,甚至有对司马氏误解和歪曲的内容。陈寿是被当时社会普遍公认的杰出史学家,张华、杜预等优秀人士都推崇他的才学。

    房玄龄:①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②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③有符于狼顾也。

    孙权: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杨俊:此非常之人也。文钦: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

    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崔琰: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三国演义》中引用的后人描述司马懿的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逢际会,奉辞遐方。将扫芜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司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出讨辽东,途经故里,歌以咏怀。关于诸葛亮同司马懿在建兴九年祁山战役的情况,《晋书》同《三国志》汉晋春秋有不同的记载,尤其是在相持阶段战况,有很大差异。

    在总体战略态势上两书记载一致,都是司马懿解了祁山之围,并且挫败了诸葛亮夺取魏国粮食的企图,使诸葛亮最终因为粮食耗尽退兵。有差异之处是《汉晋春秋》称诸葛亮打败了郭淮、费耀,抢收了些粮食,《晋书》记载诸葛亮没能抢到粮食,《汉晋春秋》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是矛盾的,费耀已经被司马懿命令留守上邽不可能同郭淮与诸葛亮交战,《晋书》中司马懿赶到上邽阻止诸葛亮抢粮成功,那里是粮食主产区。

    诸葛亮在祁山附近打败魏军抢到少量粮食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影响司马懿主力部队的粮食供应,也没改变蜀军缺粮。史书记载了司马懿的军队是依靠陇西粮食补给。

    至于两军交战的结果,司马懿是否同诸葛亮作战,两书的记载也不同,《汉晋春秋》说贾栩、魏平被救出后,非要与诸葛亮交战,司马懿被迫出战失利,蜀军斩获甲首三千,(甲首,小头目,类似于现今的班长之类.由此可推算司马懿折兵过万)司马懿平定曹爽乱政是挽救曹魏政。
    6.司马懿写过哪些诗
    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和种种猜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宣帝纪》)!这是古代贬低司马氏虚假言论,在两晋时期有严格的避讳礼节,甚至不在儿子面前说他先人的名讳,裴松之在诸葛亮传中评论:“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王导是君子,会劝导晋明帝效仿先人的仁义,他谈论司马懿父子的过错是不可能的,况且司马懿父子在曹爽、高贵乡公事件中没有罪过。唐太宗李世民曾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

    原文如下: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

    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

    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

    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

    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

    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

    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

    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

    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因为《三国志》出自晋朝,陈寿出于需要必须要使司马氏成为正义的一方,所以单凭《三国志》不能得出司马懿忠心的结论,以上的资料仅供参考,并非结论。

    按:陈寿的作品属于私人撰写,在当时也被认为比官方的《魏书》更真实,书中没有以晋朝和司马氏为主体,不存在为司马氏歌功颂德的内容,许多司马氏活动的重要内容都没有记载,甚至有对司马氏误解和歪曲的内容。陈寿是被当时社会普遍公认的杰出史学家,张华、杜预等优秀人士都推崇他的才学。

    房玄龄:①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②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③有符于狼顾也。

    孙权: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杨俊:此非常之人也。 文钦: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

    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崔琰: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三国演义》中引用的后人描述司马懿的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逢际会,奉辞遐方。将扫芜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司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出讨辽东,途经故里,歌以咏怀。关于诸葛亮同司马懿在建兴九年祁山战役的情况,《晋书》同《三国志》汉晋春秋有不同的记载,尤其是在相持阶段战况,有很大差异。

    在总体战略态势上两书记载一致,都是司马懿解了祁山之围,并且挫败了诸葛亮夺取魏国粮食的企图,使诸葛亮最终因为粮食耗尽退兵。有差异之处是《汉晋春秋》称诸葛亮打败了郭淮、费耀,抢收了些粮食,《晋书》记载诸葛亮没能抢到粮食,《汉晋春秋》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是矛盾的,费耀已经被司马懿命令留守上邽不可能同郭淮与诸葛亮交战,《晋书》中司马懿赶到上邽阻止诸葛亮抢粮成功,那里是粮食主产区。

    诸葛亮在祁山附近打败魏军抢到少量粮食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影响司马懿主力部队的粮食供应,也没改变蜀军缺粮。史书记载了司马懿的军队是依靠陇西粮食补给。

    至于两军交战的结果,司马懿是否同诸葛亮作战,两书的记载也不同,《汉晋春秋》说贾栩、魏平被救出后,非要与诸葛亮交战,司马懿被迫出战失利,蜀军斩获甲首三千,(甲首,小头目,类似于现今的班长之类.由此可推算司马懿折兵过万) 司马懿平定曹爽乱政是挽救曹。
    7.哪些诗的作者是“司马懿”
    司马懿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只有一首。

    辽东征歌三国:司马懿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武阳。译文:天地开辟啊曹魏代汉,如同日月重新放射出光芒。

    皇上赐给我绝佳的机会啊,让我仗剑讨伐远方。横扫叛贼公孙渊,路过我可爱的家乡。

    铲除疆域中的一切敌人,还遭受生灵涂炭的百姓以稳定和安宁。大功告成我将请辞告老,听候皇上发落,让我在舞阳颐养。

    扩展资料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却是在景初二年,他60岁的时候,远征辽东公孙渊之前,当时的皇帝魏明帝亲自送他远征。并且诏令他的弟弟司马孚和他的儿子司马师一起护送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温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市。

    因为在家乡看到父老乡亲,许久没有谋面,有感而发写成此诗。从这首诗歌可以大概的推测一下他远征之前的心境。

    当年的魏明帝想要远征辽东公孙渊,但是在朝廷内外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于是魏帝就召唤司马懿来商议此事。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远征辽东路途长达四千里,大家都担心派遣的四万精兵会供给不足。

    司马懿写的八字,司马懿的八字命理,第1张

    Q2:旧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房子中个匾,匾上八个字是什么

    中西结合, 疗效更好

    Q3:生辰八字如何计算

    生辰八字几点几时怎么算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23-1时 1-3时 3-5时 5-7时 7-9时 9-11时 11-13时 13-15时 15-17时 17-19时 19-21时 21-23时

    人的生辰八字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以下是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

    年月日与生辰八字怎样算? 在我国漫长而灿烂的文化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也通过他们的经验总结,发明了一些解释宇宙运动和世界规律的理论,这里理论渗透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命名。这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现在虽然如此命名的人不多了,但是了解一下古人丰富多样的命名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阴阳五行理论早在春秋以前就产生了。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比如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的而面为阳,后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是阳,而月亮又叫做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阳最盛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
    五行学说也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纪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和命相学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活动。古代生产力低下,对个人命运就更难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学就利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一个人的命运。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用生辰八字来推算命运。所谓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出生的年、月、日、时。先秦时期,人们只用天干地支来记日,但是后来,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来记了。天支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戍、丑、未属土。这样一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
    对于现代人来说,判断自己的生辰八字,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为大多数人都以阳历,就是公历来记自己的生日。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怎样从阳历生日来推算生辰八字。
    生年的天干地支表示最好找到。它的一年就是阴历的一年,从初一到除夕。只要查一下年历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当年的年历,可以根据今年的年历逆推。在知道了今年的天干地支后,可以参看本书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六十甲子表,依次逆推就可以了。比如1998年除夕以后至1999年的除夕是戊寅年,那么逆推可知1997年是丁丑年,1996年是丙子年,1995年是乙亥年,1994年是甲戍年等等。
    生月的天干地支也不难推算。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每年的立春之日至惊蜇之日为一月即寅月,惊蜇至清明为二月卯月,清明至立夏为三月辰月,立夏至芒种为四月巳月,芒种至小暑为五月午......>>

    生辰八字中的日柱怎么计算的,方法? 用天干地支表示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每一段两个字四段共八个字,就叫生辰八字。具体算法简单,你出生的年月日的叫法在月份牌上可以找到比如:丙寅年甲子月戊申日,最后的时看你出生在几点23:00-1:00是子时,以次推算就可以知道。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总说要得到正确的出生时间,白天以日晷仪测量最准。钟表时间是人为的平均时和地区标准时,必须依节气(太阳黄经)计算“真太阳时差”与依出生地计算“地方经度时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时间。八字之中,年的干支与日的干支是延续的,是实的;月与海的干支是依据年、日的干支推算的,可以说是虚的。生辰八字,最多只能反映一个人出生的天时,用来记录时间也不为过。有些人用生辰八字来算命,这是很不可靠的。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受多种条件的影响,除了天时之外,还有生长的地域、人群的限制,再加上机遇的差别,出生的天时的影响又能占多大的比重呢?排列四柱八字排立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排年柱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己卯。年柱的一般算法:天干从甲至癸数字分别对应4、5、6、7、8、9、0、1、2、3,而地支子至亥则分别对应4、5、6、7、8、9、10、11、0、1、2、3。年份的干支算法以末位为天干,地支则是以该年份的数字除以12的余数。以1978年为例,1978的末位为8,天干为戊,1978除以12余数为10,对应地支为午,故1978年为戊午年。年柱的简单算法:此法的前提知道该年是哪个生肖年,一般用于近几年的快速推算。如以2009为例,大家都知道2009年是牛年,既然是牛,地支当然为丑,2009的末位9对应天干己,所以2009年为己丑年。排月柱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一月(寅月)从立春到惊蛰,二月(卯月)从惊蛰到清明,三月(辰月)从清明到立夏,四月(巳月)从立夏到芒种,五月(午月)从芒种到小暑,六月(未月)从小暑到立秋,七月(申月)从立秋到白露,八月(酉月)从白露到寒露,九月(戌月)从寒露到立冬,十月(亥月)从立冬到大雪,十一月(子月)从大雪到小寒,十二月(丑月)从小寒到立春。由年天干推月干支参见第1个图年上起月表。如果年干为甲或己,当年正月的干支为丙寅;如果年干为乙或庚,当年正月的干支为戊寅;如果年干为丙或辛,当年正月的干支为庚寅;如果年干为丁或壬,当年正月的干支为壬寅;如果年干为戊或癸,当年正月的干支为甲寅。排日柱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日柱,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一网上万年历网址:site.baidu/li......>>

    怎样计算生辰八字 最准确生辰八字计算方法 命理学也称四柱又称八字,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午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四柱预测又称批八字、测八字、也叫四柱推命。依照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吉凶祸福。如果你搞明白了其中的奥秘,那么自己批八字也完全是可能的。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又叫它是人的四柱。
    具体介绍如下:
    一、排年柱
    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二、排月柱
    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
    这样,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阴历几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
    三、排日柱
    日柱,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四、排时柱
    时柱,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23点--凌晨1
    丑时:1点--凌晨3
    寅时:3点--凌晨5
    卯时:5点--凌晨7
    辰时:7点--上午9
    巳时:9点--上午11
    午时:11点--上午13
    未时:13点--下午15
    申时:15点--上午17
    酉时:17点--下午19
    戌时:19点--晚上21
    亥时:21点--晚上23
    生时的干支可以由生日的干支推出来。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正好现在的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深夜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1点至3点是丑时,3点至5点是寅时,11点至13点是午时,13点至15点是未时,15点至17点是申时,17点至19点是酉时,19点至21点是戍时,21点至23点是亥时。这些是生时的地支。生时的天干是由生日的天干推算出来的。
    五、从生辰八字看五行是否缺
    知道了生辰八字,就可以推断五行的情况了。总的来说,只要八字中五行均匀,都是好命。如果日主的天干太小或克它的太多,则不好,但如果日主太多,生它的又很多,盛极而衰,也不好。那么判断八字中五行缺什么、多了什么或是用什么克制,都需要仔细分析生辰八字里的五行。
    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

    生辰八字的时柱怎么推算? 时支算法:子时:23:00--1:00丑时:1:00--3:00寅时:3:00--5:00卯时:5:00--工:00辰时:7:00--9:00巳时: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时柱的天干是根据日柱的天干来推算的。有一首诗: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寻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这首诗的意思是:甲日或己日,时辰的天干从甲起子时,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顺推下去。乙日或庚日,时柱的天干从丙起子时,即:丙子、丁丑、戊寅、己卯、・・・・・・丙日或辛日,时柱的天干从戊起子时,即:戊子、己丑、庚寅、辛卯、・・・・・・丁日或壬日,时柱的天干从庚起子时,即:庚子、辛丑、壬寅、癸卯、・・・・・・戊日或癸日,时柱的天干从壬起子时,即:壬子、癸丑・・・・・・这跟“年上起月”的原理是相同的,这样说能明白么?

    怎么算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矗。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生辰八字怎么算? 算命需要详细的出生年月日时,注明男命还是女命,农历还是阳历

    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是怎么算出来的? 以下是我摘的,感觉讲的比较细,如果看不懂你在问。
    八字:“八字”也叫四柱 (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因其原理基于与阴阳五行所以和“紫薇斗数”等统称“五行术”。 相传在黄帝时期,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现在的太阴历)。从黄帝纪元起,到现在已历七十八个花甲。一个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环组合而成。
    五格:五格指的是姓名学中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 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较有影响的一种取名法。最初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人熊崎健翁开创,因此五格剖象法也称作“熊崎氏姓名学”,其核心就是将人的姓名按五格剖象法来解释。 所谓五格剖象法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的规律建立起的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推算人生各方面运势的一种简易方法。对于姓名学的内容,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给后代、子女取名时不妨参考;如果自己目前的姓名数理配置不理想,也没有必要去改户口本上的名字,可以用笔名、常用名去补救,原著上说,最常写、常用的名字对自己人生运势的暗示力最大。 五格计算方法: 1、天格:复姓,合计姓氏之笔画;单姓,再加假添一数。如司马光,司马是复姓,天格是5+10=15;李刚,李是单姓,天格是7+1=8。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2、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其构成是姓氏最下字与名字最上字笔画数之和。如:刘江,人格数是15+7=22。司马懿,人格数是10+22=32。 3、地格: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如是单字名,再加假添一数。如司马懿,地格数是22+1=23。刘江海,地格数是7+11=18。 4、总格:合计姓与名的总笔画数,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又称后运。如司马懿,总格数是5+10+22=37。刘江海,总格数是15+7+11=33。 5、外格:总格笔画数减去人格笔画数,如是单字名或单姓,再加假添一数。主管命运之灵力。如司马懿,外格数是37-32+1=6。刘江海,外格数是33-22+1=12。
    称骨算命法:称骨算命法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称骨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同四柱算命一样,能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准确率很高,又便于掌握和运用。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定数,年、月、日、时的重量都有具体规定。只要把年、月、日、时的重量加在一起,按照“称骨歌”一查,就可确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一个人出生的年份按年干支(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来确定重量。出生月按月份(即正月、二月等)来确定重量。出生日按日数(即初一、初二等)确定重量。出生时辰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确定重量。
    现代的每二个小时是古代的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换算成现代的钟点,就是: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未时―唬下午1点钟至3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例:一人出生在甲子年正月初......>>

    Q4:司马懿临终时对他的儿子的八个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Q5: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现代的八字算命也为什么能算那么准

    这就是算命术的神奇之处。没什么奇怪的,

    Q6:诸葛亮病逝何处 其正墓葬在哪里?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
    蜀国大臣,著名的家、军事家、外交家。
    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与宣扬,诸葛亮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现有“事后
    诸葛亮”一说,意思是事后聪明。诸葛亮还发明了孔明灯和手推车(木牛流马)。
    生平与功绩
    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家世二千石。9岁母亲章氏去世。12岁父亲诸葛圭去世。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197年
    叔父去世,诸葛亮和和弟诸葛均移居南阳郡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虽躬耕陇亩,仍志向远大,自比管仲、乐毅。后与徐庶,
    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交好俱游学,曾求学于司马徽,庞德公等当时名士,并娶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后来罗贯中将这一事实
    加以艺术描写,遂成为封建社会君臣相得的典范。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后,被派往东吴,负责联吴抗曹,并最终成功促进孙刘
    联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平定荆南。后刘
    备入川,诸葛亮坐镇荆州。但庞统的身亡使得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改命关羽负责荆州防务。
    诸葛亮在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
    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录尚书
    事。223年(章武三年),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对于诸葛亮何时当
    政有争议。有人认为刘备一直十分看重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认为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才实权推行自己的主
    张。
    诸葛亮主政后,先重建孙刘联盟,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南部的南中地区少数民族在孟获率领发动叛乱。诸葛亮即亲率大军,
    深入不毛,采取参军马谡建议,以攻心为主,打击为首分子,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和民众支持,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一
    年多后,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
    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建兴十二年(234年)54岁的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魏国中病故于五丈原,归葬定军
    山。
    著作
    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对 (http://wikisource.org/wiki/隆中对) 》
    《悼周瑜 (http://wikisource.org/wiki/悼周瑜) 》(亮本传及瑜本传未见,唯演义有载,恐非亮作,当为罗贯中之艺术添加)
    《前出师表(http://wikisource.org/wiki/前出师表) 》
    《后出师表(http://wikisource.org/wiki/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
    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 (http://www.taosl.net/ys7.htm) 加以考证。)
    《诫子书 (http://wikisource.org/wiki/诫子书) 》
    《诫外甥书(http://wikisource.org/wiki/诫外甥书) 》
    《将苑》(又名心书,多数学者认为非诸葛亮所作,多为后人托诸葛之名而作)
    《马前课 (http://wikisource.org/wiki/马前课) 》(绝非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后人评价
    陈寿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后面称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
    遗,强不侵弱,风 化肃然也”
    尚驰《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
    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唐文粹》]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说,诸葛亮“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名为《蜀相》的七言律诗表达了其景仰之情,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状多智而近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