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在此我个人用分开两点来说明。
一、我们知道十天干的排列顺序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二地支排列顺序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则是由这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而成的。
通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排列顺序,我们知道天干“甲”和地支“子”都是排在第一位,因此我们都应该以这两个的组合为标准作为出发点,也就是六十甲子干支组合中的第一个“甲子”,而从常人的观点来说,天干地支从开始到结束的组合必须重新回到原来起始的位置(第一为大)才算是一个轮回,我们依照这种观点依次排列下去最后就明白,要回到第一个甲子刚好是60年(一轮回),所以才称60年一甲子。
二、用60甲子中“空亡”来说明。
这里的“空亡”是指六十甲子旬中十天干在和十二地支搭配之下,最后没有搭配上的两个地支则为“空亡”,这里拿六十甲子旬(共六组)来说明一下,我们知道六十甲子中第一组“甲子”旬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十天干依次排列下去是不是有地支“戌亥”没排上,所以“戌亥”就是“甲子旬”这一组的“空亡”,其它组依照这种方法也可以得出“空亡”的两个地支,即“甲戌”旬中“申酉”为“空亡”,“甲申”旬中“午未”为“空亡”,“甲午”旬中“辰巳”为“空亡”,“甲辰”旬中“寅卯”为“空亡”,“甲寅”旬中“子丑”为“空亡”,这样六组中“空亡”的两个地支就全部出来了,在此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所有“空亡”的地支刚好是十二个(一轮回),而且这十二地支的顺序则是从最后一个“甲寅”旬的子丑逆向“甲子”旬的戌亥。
通过以上结合分析,我们就知道这其中的一个现象,即一甲子(60年)的轮回又是六十甲子“空亡”中十二个地支的一个轮回,所以这就是为何60年为一甲子的原因,可以说这也是其中所存在的规律,同时也算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是根据天干地支来计算的。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干支纪年,以此往复,60年为一个轮回。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干有十干,支有十二,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余二支从甲弄好配起,将十干与十二支组合,求得最小公倍数为60,故称为六十甲子,又叫六十花甲子,古代是干支来记年的所以有六十年一轮回之说,民间某老人说: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一甲子,意思就是超过六十岁了,而六十甲子用于记月则是五年一个轮回(一年十二个月);用于记日则两个月一轮回(一个月三十天);用于记时则为五天一个轮回(一天十二个时辰),见下表: 甲子 甲戍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乙卯 丙寅 丙子 丙戍 丙申 丙午 丙辰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戍 戊申 戊午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戍 庚申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戍
这其实就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题。
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天干中任一字可以与地支中任一字进行组合,共有10组,每组12个,共120个。
但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必须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排除了地支在前天干在后这一组合,故而120个组合中只有一半是符合要求的,也就是60个。这也是为什么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轮回的原因。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也称"干支",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合称。
六十甲子:用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已、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使用方法:
一·记年
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俗称“六十甲子”),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二·记月
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正月是由寅开始,二月是卯,三月是辰....直至十二月丑〉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开头的一年的正月是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如此类推。如同上表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三·记日
按顺序先后排列,两个月六十日,刚好一个干支的周期。
四·记时
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23:00~1:00为子时;1:00~3:00为丑时……21:00~23:00为亥时。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chamadao.com/zh/7sj1233994.html